第十四章 下一个目标(第7/9页)

贾士贞说:“中国的干部制度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在‘官本位’文化浸透至深的国度,由于官员的级别大小跟他享受的特权以及社会声望密切相关,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去争着充任‘肉食者’,而所有的小吏则竭力去捞更大的‘乌纱帽’,整个社会出现了一种‘当官至上’的风气。”

“在中国,当官比美国容易得多,因为在中国人的习惯里,只要你把决定你命运的人给抓住了,那很容易就当上官了,为什么组织部长这个角色那么多人巴结呢?按照中国官场的潜规则,省委组织部长想提拔一个副厅级干部、市委组织部长要提拔一个副县处级干部、省里的厅长要提一个处级干部,那简直是易如反掌!而美国就不行,他们的对手太多,他们需要巴结的人太多,需要更多的小心和更多的知识。美国的官不是由某个掌权的人决定,而要人民投票的。”

谈话就这样结束了,不知道市卫生局的领导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常友连和贾士贞一番话的真正含义,还是他们为自己未来官场命运的担忧,也许,他们各自心中有许多话要说,但他们把那些无法言表的东西变成背上渗出的汗珠和忐忑不安的心跳。

最后常友连说:“从现在开始,市卫生局的重大事情必须经过分管文教卫生的殷副市长,尤其是财务和干部问题。这作为一条严格的纪律实行。”

有人提出局长、副局长能不能兼报。贾士贞说:“这个问题方案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虽然在座的各位既符合报局长的条件,也符合报副局长的条件,但是方案中明确规定不能兼报。”

随后,由常友连、姚雨生、贾士贞三人各带上市委组织部一名副部长,和其余的九个部门领导班子进行谈话,宣布在新的领导班子产生之前的相关规定。

当天晚上,西臾电视台播出了市级机关十个部门公开选拔领导班子的实施办法。

顿时,在西臾大地上,从机关到学校,从城市到农村,这个新闻成为家家户户饭桌上、枕头边的热门话题。且不说跃跃欲试的有之,垂头丧气的有之,甚至有人高呼:“贾××万岁!”

也就在这天晚上,突然间狂风大作,雷电轰鸣,接着一场狂风暴雨下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上午,市级机关就开始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传说成了十分神奇的故事。一种说法是,西臾市这次公选领导干部就如同昨天夜里的暴风雨一样,炸开了西臾多年来的权力,洗刷了长期玷污西臾人民心灵的污泥浊水;另一种说法是,这场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遭到了天打雷劈。但是对于正在进行的市直机关选举领导干部工作,仍然循序渐进,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着。

报名工作开始了,各县区委组织部和市直机关抽用人员经过培训,分成十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部门。照样是报名之后,由各组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贾士贞对每个部门报名的人都仔细地过目,除了税务局和商业局两个局长已经过了年龄的界限,他发现卫生局的唐玉熙居然没有报名。这让贾士贞感到纳闷了。

奇怪的是,就在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还没有结束时,省委组织部市县干部处副处长江碧玉带着两个年轻人来西臾了。

江碧玉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和贾士贞也算是熟人。吃饭之前,她单独和贾士贞交换了意见,明确告诉贾士贞,这次来西臾主要是考察西臾市卫生局长唐玉熙的。贾士贞虽然感到有些突兀,也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他在省委组织八年,从一般工作人员到副处级、处长,而且也干过三年多市县干部处副处长。虽然知道只要被列入考察对象,就必然是提拔对象,至于被考察对象后面的背景,或者说可能提拔什么职务,往往一无所知,所以他很能理解江碧玉。

西臾市公开选拔局级领导,而且市卫生局是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在这特殊时期省委组织部突然专程来考察卫生局长唐玉熙,贾士贞多少感到几分意外。他不得不把唐玉熙没有报名的事和此事联系在一起。或许世间的事真的就那么巧合呢!

当然,江碧玉考察唐玉熙的方法不会因贾士贞而改变的。首先是市委领导个别交谈,接下来是市卫生局机关,此后最多再找来下属单位主要领导进行测评,然后和一部分干部谈话,即可完成任务。

贾士贞想了想,还是把西臾市最近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的部署和江碧玉说了一下,随后让卫炳乾陪江碧玉去宾馆,晚上他亲自陪省委组织部同志吃晚饭。江碧玉说不用贾部长陪了,卫炳乾说自从贾部长到西臾之后,省委组织部不管来什么人,他都要亲自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