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序幕(第6/9页)
贾士贞的一番话,说得韦旭目瞪口呆,不知道他是否意识到自己刚才太有些情绪化了,或许是觉得自己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再没有说什么。
和末臾县、苍山区同时进行领导班子公开选拔的,还有市残联。主要是因为市残联换届时间已到,市委决定以此为契机,作为对市级机关干部制度改革的尝试。这样,西臾市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拉开了序幕!
可就在市委常委讨论末臾县和苍山区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的选举时,常委内部发生了意见分歧。末臾县委书记夏松生在县委书记、县长位置上干了十多年,现在已经过了五十岁。按以往的惯例,即使不能提拔为市委、市政府副职,也应考虑市人大、市政协副职。可是市委已经向省委报了两次,省委组织部也进行了考察,可是至今也没有说法。县长胥光进也等了几年,只待老夏提拔了,他自然接替县委书记。苍山区委书记林凯则是前年才从市委副秘书长调去当区委书记的,年龄只有四十一岁,工作有魄力,想干一番事业。贾士贞刚到西臾时,常友连曾和他说过,想让林凯到县里去干一干,再考虑提拔为分管经济工作的副市长。现在决定把末臾县和苍山区党政一把手进行公开选拔,会是什么结果?而且这几位同志会怎么想。特别是夏松生和苍山区区长高希礼,按照这次公选的方案,两人都过了年龄界限。常委意见不统一也不要紧,关键问题是,这样的干部提拔到副市级都是由省委决定的,市委只有建议权,现在要考虑对他们的安排问题,大家都为难起来了。
常委会议后,由常友连和贾士贞分别找夏松生、胥光进、林凯和高希礼谈话。
林凯表示,他不仅要参与竞选,而且决定参加末臾县委书记的竞争。末臾县是一个人口、土地都在西臾占第一位的大县,但长期以来经济却上不去,因此,林凯表示有信心、有决心竞争这个县委书记。胥光进则没有林凯那样信心十足,但他知道,他的条件符合,如果不参与竞争,他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至于夏松生和高希礼,他们只表示由组织决定。
刘义修因为曾经是某市长的秘书,虽然那位市长调省建工委,又出了事。他嘴上不说,但谁也知道市长秘书可是特殊身份的人物,当然认为自己有才能,有资本,不仅一心想到所谓的重要部门去当领导,还想登上副市级领导岗位。这些年来,他不仅是这样想的,而且自己也到处在造舆论。可当市委组织部把公开选拔西臾市残联领导班子的方案向社会一公布,刘义修顿时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简直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这次公开选拔市残联理事长(正处级)一名,副理事长(副处级)两名,使得西臾市的城乡顷刻间又炸开了。许多人又敏感地察觉到,贾士贞的旋风又刮起来了!
公开选拔市残联三个领导的具体做法是:凡符合报名条件的干部均可报名。经过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人选在所在部门(单位)进行群众投票和民主测评,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得票多少选出前两名,经市委组织部考核,集中所有候选人,再将这些候选人通过报纸、电视公示。两周后再由市直机关全体干部和县区乡镇以上干部投票,按得票多少取前二十名,在报纸、电视上公示,每人进行六分钟演讲,根据各自的演讲,由市直机关,所在县区,群众按政治思想、工作实绩、廉正建设三方面进行测评,然后折算成分数,向社会公布。与此同时,组织专家组十五人,通过电视向当事人提出问题,进行答辩。
所有程序,包括每个人的得票数、测评、答辩得分都如实通过媒体公布,最后按从高到低的分数,取前三名,再按照中国残联章程,在代表大会期间,由全体代表无记名投票,实行差额选举,即在三名候选人中选择得最高且超过半数者当选。
这个方案一公布,刘义修慌了手脚。他对贾士贞早已耿耿于怀,当初自认为市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的他,是贾士贞来了才被端掉饭碗的,当天晚上跑到陈副市长家又流眼泪又抹鼻涕的。陈副市长说,究竟是谁告诉你说你是市领导后备干部的?刘义修吞吞吐吐地说,当初他在市劳动局任副局长时,对全市的医疗改革做了那么多的工作,市里领导是肯定的,本该让他出任市劳动局长的,可是……没让他当市劳动局长,反而让他当市残联理事长,他当然不甘心,刘义修大言不惭地说,让他去当市残联理事长,那他在劳动局期间所做的工作都一笔勾销了?那么艰难的医疗改革取得的成绩也否定了?陈副市长不高兴了:医疗改革是市政府领导的,而不是你个人的成绩和资本,况且哪一个干部不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刘义修说当初陈副市长也说过……陈副市长一听就火了:难怪省残联的同志说你一直不安心这个理事长,另外,你知道市残联那几位退下来的老同志怎么评价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