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喜甲鱼的果真“王八” 副省长考察为提携(第9/14页)

从这份报告来看,沈小初显然属于后者。很明显,有黎长钧那样的局长在他头顶上压着,沈小初即使想有所作为,也只能是心虽有余而力有不逮啊。沈小初在报告中提到的问题,李明桥早就注意到了,但是,牵扯面太宽,对矿山上的管理,煤炭、公安、国土、环保、林业、水保、电力等各个部门,均有不同程度的介入,他本来打算把几个相关局的头头一并换掉,再着手整顿,现在看来,这步棋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必须另想法子了。

李明桥打算近期带人再跑一趟矿区,做一番实地勘察和调研,力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矿山整顿方案来。他准备把整顿矿山和改善全县的交通条件,作为自己在人代会之前交给全县老百姓的一份答卷——只要这两件工作拉开序幕,不管黄志安和郝国光他们在背后捣什么鬼,李明桥都不怕,因为他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财政局长周伯明对郝国光的威逼很不痛快,他认为,自己无意中掉进了郝国光设下的圈套。

周伯明不记得具体的情节是怎么样的。中午有人请吃饭,人很多,陆陆续续有人来,陆陆续续有人走。后来,郝国光的老婆刁月华来了。刁月华情绪不好,喝酒很猛。他喝得也有些多,毕竟上年龄了。不知是谁提出来的,让他送刁月华回家。他就送了。奇怪的是,他把刁月华送回家里,事情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他先是头晕,有些迷糊;刁月华也嚷嚷着热,一把揪破了上衣的扣子,露出一堆白花花的乳房。他的身体就起了一些变化,不,很强烈的变化。他和刁月华不知怎么的就滚到了床上。时间不久,郝国光就开门进来了。

事后,周伯明回想了不止一次。他很不理解的是,自己竟然会对刁月华产生那么强烈的反应?他一直以为,自己的那把老枪,已经废了,不中用了,但那天,竟然跟刁月华乒乒乓乓地干了起来。

他认为,自己掉进了郝国光精心设计的陷阱。作为蓟原县的财神爷,周伯明虽然不及煤炭局长郝国光那么风光,但也是一呼百应的人物,想要女人,年轻美貌的多得是,犯得着在刁月华身上动脑筋吗?刁月华年轻时漂亮是漂亮,但那是以前,她现在毕竟老了,额头上的皱纹如同皱裂的陈年老树皮,脸上的粉搽得足有一尺厚,这样的女人,对周伯明来说,不具备任何吸引力——他图刁月华什么?何况,郝国光在蓟原地面上是出了名的狠角,他周伯明哪里招惹得起?

唯一的解释是,郝国光算计了他。

周伯明琢磨来琢磨去,认为只有一种可能:自己和刁月华喝的酒有问题,十有八九被人下了药,春药。但事发当时,周伯明没来得及细想,他光顾害怕了,只想着怎么样尽快脱身。

自从那件事发生以后,周伯明就变成了郝国光手中的一张牌,一张随意指使的牌,或者说,成了一头被人任意牵着鼻子走的牲口!黄小娜的公司缺周转资金了,就找他;黄小娜张口,一般不是小数目,通常就是好几千万。周伯明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给人家筹集。在蓟原县,谁不知道华源煤炭经销公司的后台老板,实际上就是煤炭局长郝国光,黄小娜只是他的姘妇而已,天下人都知道。但有什么办法呢?谁让自己被人家堵在了床上呢?谁让自己被对方捏住了七寸呢?

通过这件事情,周伯明对自己的这位同僚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他觉得,郝国光纯粹是那种为了达到目的,不计手段和后果的那种人——你想想,他甚至连自己的老婆都舍得做赌注,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这个财政局长就范,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和做不出来的?

够冷酷,够可怕!冷酷之极,可怕之极!

从周伯明手里拆借资金,原本不是多难的事情。每次交易完毕,周伯明都会收到黄小娜的一个红包,红包里面的数目不菲。但这次,周伯明觉得很为难,不是不愿意办,而是不好办,他实在没有办法满足黄小娜的要求。他只能回绝她。可是,周伯明刚挂断黄小娜的电话,郝国光的电话就追了过来。郝国光在电话中的语气,带有兴师问罪的成分,好像他郝国光才是蓟原的县长和书记,好像他郝国光才是周伯明的顶头上司一般。周伯明气不打一处来,却不敢和郝国光硬顶。他知道,得罪了书记和县长有可能没事,得罪了郝国光,却一定有事——这个人的眼睛是长在后脑勺上的,手是可以伸到半天空去的,天知道他拥有多少金钱和产业?天知道他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反正,从上到下的领导,都要给郝国光让几分颜色。

县长李明桥明确提出一支笔批钱,把常务副县长黄志安和其他副县长的财权,一股脑收了回去,周伯明这个财政局长,手里的主动权基本上就没有了。在这个节骨茬上,周伯明即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再把财政上的钱,私下里拆借给黄小娜去做生意啊——这不是以前,以前来的县长都比较脓包,这个李明桥不一样。李明桥动真格,上任才几天,就准备换手底下的局长了,包括他郝国光在内。虽然没有换成,但至少说明了一点:这个新来的代县长比较强势,而且打算碰碰没人敢碰的蓟原县“四大牛人”。周伯明不认为自己像老百姓顺口溜中所描述的那样牛,不,牛的是人家郝国光,他这个财政局长,充其量是懂得一点处世哲学。在周伯明的处世哲学中,他认为,一个人要在当今社会上很好地生存,就要学会随波逐流,这是一种境界。很多人在现实的浊浪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不懂得随波逐流,也就是说,他们不会顺势而为,而是逆势行事。你逆势而行,淹死的第一个人,肯定就是你。周伯明没打算让现实把自己淹死,所以,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人情场上,他都讲究顺势而为。他能够分得清哪个浪头高、哪个浪头低,也分得清谁是“大王”,谁是“小王”。多年来,他一直认定郝国光才是蓟原的“大王”,所以,每逢波折,自有郝国光出来摆平;他同时认定黄志安是“小王”,所以,有肉大家吃、有汤大家喝,滋润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