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商人间的小儿科(第6/7页)
伊和平本来以为,温启刚抄到他大本营是为讨债,在路上还想好了一套赖账的理由及托词,哪知到了杭州,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人家温启刚压根就没想着跟他玩小的。讨债?债有什么可讨的,讨债还用得着他亲自来?人家是要彻底吃掉华宇!
一下飞机,前来接机的副总就哭丧着脸,向伊和平抱怨这段日子的艰难,伊和平听得既烦又紧张。副总说,温启刚一到这边,马上就对公司采取过激措施,眼下公司的账户全被冻结,一分钱也提不出来。库房被封,就连办公大楼也被工商和税务部门查封了,这几天员工们成天聚在公司门外,要求开工资。
“伊总,姓温的玩横的了啊。我们都小看了他,没想到他能动用这么多关系,我们维系了多年的关系,他一句话,全都向着他了。”
“他有这么大能耐吗?他有这么大能耐吗?”伊和平一边暴怒地质问,一边心里犯嘀咕,温启刚到底要做什么,要做什么啊?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他总不能有别的企图吧。可这节奏,分明是要赶尽杀绝啊。这人咋这么狠,咋从来没觉出他还有凶狠的一面?
不想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去闯了。伊和平安慰了自己几句,又问副总是否能回公司。副总嗫嚅了半天说:“公司您还是先别回了,甭说温启刚把你咋样,就是公司内部的员工,伊总您也应付不了啊。”副总说的是实话,员工们正等着伊和平来呢。
“有这么严重?平时不是对他们挺好的吗,这么快就想逆天?”
“唉,一言难尽啊。伊总,您还是先到宾馆住几天,家里也不能去。我出门时行政部经理告诉我,十多名员工去了您家。”
“啊?!”
伊和平吓住了。真是几日不见,如隔三秋啊,他这才离开多少天,就连家也不能回。一股苍凉感涌来,狠狠地袭击了伊和平。伊和平觉得有泪要奔出来,一股锥心似的疼痛穿过他的身体,他不得不弓身用双手强压住腹部。坚持了一会儿,他抬起头,呆呆地瞪住天空。天似乎很蓝,在他的记忆里,杭州的天似乎从没今天这样蓝过,可天为什么这样蓝呢,天蓝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好吧,听你安排。”伊和平听上去有点认命了。认命是件很痛苦的事,尤其是男人,尤其是能折腾几下的男人,哪个愿意认命,哪个能轻易服输?可人总有折腾不动的时候。伊和平也算是能折腾的了,华宇在他手上,从三四个人的皮包公司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不容易。可实践证明,他还是火候不到,修炼不够。或者说,这惊涛拍岸的滚滚江湖,不是他伊和平能闯的。
温启刚这次是几管齐下,几条线同时进行。为防伊和平得到风声,转移资产或廉价变卖公司,温启刚一方面向工商和税务部门举报华宇近年来偷税漏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又通过高层向地方施压,让地方不敢对华宇有所袒护;另一方面又通过东州法院起诉华宇拖欠货款,让法院火速介入。伊和平还未走进自己的公司,就被有关方面带走了。
当然,能让事情进行得如此顺利、如此紧凑,关键的一条是温启刚提前搞好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内地为什么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除了牵扯到复杂的人脉关系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税收。温启刚到内地这么些年,感觉最奇怪的就是税收,好像内地任何地方、任何一级地方政府都在为税收发愁。一开始他不理解,以为内地太穷,政府更穷,缺钱才这样。后来他发现自己错了,内地经济发展神速,政府并不是差钱,单是每年卖地这一块,就赚得盆满钵满的。可税收依然是老大难。每次跟地方官吃饭聊天,谈得最多的,除了招商引资,就是税收,其实招商引资的目的还是税收,二者是一样的。税收之所以成为大难题,一是企业环境不好,看似遍地开花,真正能结果的却少,结出硕果的更少;二是偷税漏税现象普遍,几乎没有一家企业不偷税漏税的。企业偷漏了税还能存活下去,这在温启刚心里最初是怎么也想不通的,不过现在他能理解了。企业一旦偷税漏税,就等于让政府捏住了七寸,政府哪天不高兴,不用别的理由,单就一条——查税,就让企业吃不了兜着走。轻则罚你个几百几千万,重则让你破产。所以这边的企业怕政府,尤其是怕执法部门的领导。温启刚这些年结交了不少税务、工商等部门的领导,跟这些人聊起天来,那才叫长见识。他们自吹一句话就能灭掉一家大企业,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温启刚还真就见过大企业被这些部门整垮的。经不起查啊,查哪家哪家倒霉。
基于这些认识,温启刚这次是先修栈道后度陈仓。早在有收购华宇这家企业的打算时,他就先后两次来过杭州,跟这边的领导联络感情,建立人脉。温启刚初到内地时,最不会打的交道就是跟政府部门,跟领导。他是典型的直脾气,我依法经营,老实守法,诚信至上,我干吗要怕你?后来他发现,地方部门和机构想找你的麻烦,太容易了,随便一个理由就能让你的企业关门。打那以后,温启刚开始学习,重点学习的就是如何跟政府打交道,如何跟领导建立长久的“友谊”,到现在,虽然不及黎元清那么游刃有余,但也绝不会再犯错误。温启刚的电脑里存放着一张图,上面记录着他这些年在全国各地建起的关系网以及交下的领导朋友。依据交情又分了类,哪些只是简单的关系,哪些可以托着办大事;哪些是永久性关系,哪些又是短期性的。这是他的另一笔资源,或者叫秘密武器。这次查华宇,温启刚动用了两层关系,一是地方上的一位常务副市长,姓焦,名作勇。温启刚跟焦作勇的关系算是深厚的,是完全可以依赖、可以托付大事的。另一层就是直接从北京找了人,让北京方面替他说话。有了这一上一下,再难的事也简单起来,而且速度快得惊人。对华宇这样一家销售型企业,地方政府不会太偏袒,地方政府最担心的就是员工安置问题。华宇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仅在杭州总部就有一千多号员工。伊和平这些年不但开拓了地面市场,在各大超市都有华宇专柜,步行街、商业街以及高等院校周围都有自己的销售便利店,同时又先声夺人地开辟了快销这一渠道,成立了专门的快销公司。这也是华宇能迅速扩展的原因之一,不然,伊和平有什么资本跟姜华仁合作,又有什么资本跟他温启刚叫板?温启刚先是答应焦作勇,好力奇不是兼并华宇,而是以资本注入的方式改造华宇,让华宇变得更精良,更有发展前景。这话说得焦作勇心里非常舒服。紧接着他又表态,重组华宇成立华宇力奇股份公司后,不让一个员工下岗,不引发任何社会问题,确保重组事件不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同时也承诺不在新闻媒体宣传炒作,一切都静悄悄的。有了这几项承诺,焦作勇放下心来。仕途中人最怕的就是不稳定,就是员工闹事,媒体掀波澜,把这些解决好了,怎么重组、怎么兼并都是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