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新锦衣卫(第19/21页)

郑芫怒道:“还有天理么?世驹又是怎样活命的?”朱泛道:“石家一出事,就立刻将独生子石思居改名石世驹,过继给他伯父。那晓得锦衣卫觊觎他家财产,没有任何上面的命令,便自作主张去抄了世驹伯父的家,他伯父要索看公文,锦衣卫一怒之下,把他全家也杀了……” 郑芫道:“那些锦衣卫现在还在当差么?”

朱泛道:“只怕大部分都还在。那世驹是个十分慷慨的少年,年纪虽小,行事倒似那古代的孟尝君,平常对穷苦大众十分仗义。丐帮里有个弟兄,拚死把他抢了出来,藏在秦淮河青楼里扮成一个小厮。但他看不惯青楼里肮脏的那一套,只躲三天便跑了出去,流落到行乞为生。咱们帮里弟兄便劝他加入丐帮,他想想反正是要饭,便答应了。大伙儿都爱他温和斯文,几个武功高的兄弟也传了他一些功夫。这人从万贯家财的公子,一夜之间全家被冤杀,自己变成乞丐,没听过他怨天尤人一句话,只在帮里用心办事,热心排解纠纷,实在难得极了。”

郑芫道:“你红孩儿将来不是要当帮主吗?应该多传些上乘武功给这等好人。”朱泛微笑道:“会的,会的。但俺瞧世驹的学识见解都顶好,是足智多谋那一类的人,他武功好坏还在其次,倒是个当军师的好材料。”郑芫拍手叫好道:“将来你做帮主,他做军师,这倒是好!”说到这里,忽然停下来若有所思。朱泛奇道:“怎么了?”

郑芫道:“咱们要去把当年办案的老锦衣卫揪出来,替石家惨案重新审理一番。人虽死了,总要还他们清白。”朱泛道:“有道理,有道理。芫儿你还记得,那天晚上郑洽郑学士跟咱们讲《大明律》时说,建文皇帝将《大明律》中过于严厉的刑法修订了七十几条;又说朝廷宣布,洪武年间的几个大案如有人遭到冤枉误判,只要能提供证据,便可翻案……”

郑芫道:“记得啊,光是胡惟庸案及蓝玉案就杀了几万人,不可能几万人都是要叛乱谋反的吧?但人都杀了,而且好多都是三族遭杀光了,谁来翻案?死人可不会翻案的。当时我听了,只觉这建文皇帝虚伪的无聊,郑学士讲得口沫横飞,脑子恐怕也出了些问题。现在听你这么一提,石家还真有一个漏网之鱼。咱们如能找到证据,替他伸冤,顺便把当年那些无法无天的坏蛋锦衣卫抓出来正法,岂不是人心大快?”

朱泛道:“照郑学士的说法,如能翻案,石家被抄的家产还可以发回呢。芫儿你相信不?”郑芫摇了摇头道:“我不信。”朱泛道:“咱们先去问问世驹,要他把当年事情的发生始末详细告诉咱们,咱们便来开始调查。”

郑芫道:“那天我跟你说,咱们当了锦衣卫,便要穿着锦衣行好事,借朝廷之力替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主持正义,你说这主意大妙。咱们便从世驹的案子开始吧。”

两人愈说愈高兴,直到于安江出现,招呼两人要就寝了,才走回宿舍。远方的军营传来几声号角声,其声呜呜然。

章逸设计的训练计画已进入最后几天,小校场上搭建好了新的假山假谷,虽是临时用石块和巨木搭成,但形势却是十分险恶。其中唯一的一条通径,四周充满可藏伏兵的深壕暗壑,相当不易通过。

章逸从老锦衣卫中挑了几个打袭击战的高手,对每一个受训的新人设计一套埋伏阻进的计画,要求每个人凭武功机智试着通关。每人遭遇的情境都不一样,但是难度大致相当。

头一天接受测试的是沙九龄,他是老江湖了,等闲的伏击对他不起作用。只见他在人造的假山之中施展点苍派的轻功,对伏兵的袭击或抗拒或反制,一手点苍快剑端的是疾如闪电,很快便通过了重重设伏,来到隘口前的木桥头。

章逸在此埋伏了重兵,一时之间刀剑齐出,暗器乱飞。沙九龄喝声:“来得好!”施出了成名绝技“追风剑”,只见一道虹光如蛟龙飞腾,从桥头滚到桥尾,连退三波“敌方”偷袭,终于冲出重围,回到演武厅前。

章逸拱手道:“沙兄好凌厉的追风剑。”沙九龄抱拳道:“献丑了。”章逸踱到沙九龄背后,微笑道:“沙兄背上中了一枚暗器。”沙九龄不肯置信,便把锦衣外袍脱下察看。只见背上果然有一道红色印子,约有三寸长。沙九龄咒骂道:“妈的,这是什么鬼暗器,打中老子连感觉都没有。”

章逸道:“俺教他们用铁丸子上了红粉,打中了便留下印子。沙兄背上中的这一枚是轻轻擦过,你便没有感觉,实战中也不致有什么严重后果。恭喜沙兄,顺利过关。”

第二天轮到郑芫。郑芫心思缜密,仔细观察了头一天的情况,小心翼翼地仗剑前行,“敌人”布置的疑兵丝毫没有分散她的专注力。直到转过第三个“山坳”,真刀真枪的埋伏出动了,郑芫的达摩剑立即布下铜墙铁壁,滴水不漏。一阵叮叮咚咚,郑芫已闯过山坳,到了隘口木桥前。只见达摩剑剑光暴长,郑芫竟然从木桥上主动向两边可资埋伏之地发动攻击,果然引来两面的反击。郑芫“引蛇出洞”的打法,虽然惹来两面夹攻,却也使得原来的埋伏完全失去偷袭的优势,郑芫在剑光纵横中一步步通过木桥,悠悠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