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国破山河在(第7/14页)
汴梁城中户口近百万,乃是当世第一繁华都会,却哪里去寻偌大空地?但李邦彦圣旨在手,有恃无恐,当即命人拆了一大片民房,驱数千人建坛,只两个时辰,已然完工。只是年甲相合、相貌端研的童男童女,却不易得。只得命人带了禁军,挨家挨户的分头搜寻,领头之人免不了借此发笔小财。寻常百姓固然不敢争竟,便是那些无甚权势的官宦人家,也是敢怒不敢言。
次日一早,李邦彦来报,诸物俱已齐备,方腊倒不料他这等迅速,当下只得登坛,披发仗剑,装模作佯一番。过不多时,钦宗已亲自带了众大臣,上坛来祷告上天,又在旁看方腊作法,至晚方去。方腊心中好生不耐,却也无可奈何。
到得晚间,方腊便在坛顶打坐练气。约摸练了两个更次,忽觉有异,那感应竟又来了。方腊不动声色,淡淡的道:“朋友窥探了两日,竟不累么?”
这高台四周数十丈内,均已拆成平地,绝无可容藏身之处。但方腊话音甫落,身后五尺之地已隙忽多了一人。以方腊这等功力,身周十丈之内一虫一蚁的些小动静也决计逃不过他的耳目,但此时却丝毫不知此人是如何出现的。方腊心下骇然,当即凝神戒备,防他突然出手。那人却只默默站着,既不出手,也不出声。
二人僵持得半晌,已呈一消一长之势。若是正面相持,方腊虽知此人武功甚高,却也并不如何畏惧。但此时他是背对对方,身后要害俱在对方笼罩之下,若是转身,只怕对方乘机下手,那时敌处主位,己居奴势,非身受重伤不可。但如此相持,极是耗费精神,对方却是有胜无败。饶是方腊见惯大风大浪,当此之际也是骑虎难下,左右为难。
方腊心念电转,忽然哈哈一笑,声音虽低,却尽是得意之情。那人一怔,只觉方腊在瞬息之间忽然变得毫无防御之势,周身破绽毕露,直如静候宰割一般。只因出其不意,反觉无从措手,一呆之下,方腊已趁他心神微分,腾空向后双脚反蹴。那人低喝一声,双掌一前一后双双拍出,掌力和他腿力一激,方腊已借他掌力向前腾挪,半空中一个转折,落地之时已和他正面相对。
月光下,只见那人五十来岁年纪,身材高大,神情粗豪,似是曾经会过,却想不起是谁。方腊侥幸行险,好容易扳成均势,这时更无余裕多想,左手微扬,右掌轻飘飘拍出,已使上了明教正宗功夫“断阴掌”。那人更不开口,挥拳以刚猛之力硬接,一刚一柔两股劲力相触,二人都是微微一晃,随即各逞绝技,斗在一处。
两人都不愿惊动坛下官兵,是以都不做声,一味闷战。那人武功大开大阖,招式堂皇,法度谨严,的是名家风范。方腊初时还不觉得怎么,拆得三十余招,只觉对手出手越来越慢,劲力却一招重似一招,直如无穷无尽一般。方腊的断阴掌掌式绵密,虽尽可抵御得住,但却已不敢撄其锋,只一味小巧腾挪,心下暗自佩服。
再拆数招,那人掌力又重了几分,招未到力先至,渐渐将方腊笼罩。方腊渐觉出手滞涩,已无法以招式补掌力之不足。眼见对方一掌缓缓拍来,压得自己胸口一阵不畅,知道避无可避,只得深吸一口气,运起十成功力,也是一掌缓缓拍出。这一下硬接硬架,已无丝毫腾挪余地。
双掌甫接,方腊体内真气流转,劲力急吐,却已不是断阴掌功夫。那人不料他阴柔掌力竟会突然转作阳刚,猝不及防之下,内息为之一滞,忙又催动掌力。他本来掌力虽然沉猛,但招招都有绵绵不绝之意,显是余力未尽。这时却是全力施为,全身功力都聚于一掌之中,那是要立判生死了。
便在此时,方腊掌力再变,竟又转作阴柔,趁着那人劲力已老之际,轻轻巧巧已将他掌势带在一边,跟着无声无息的一掌印在那人胸口。随即纵身向后跃开。那人晃了几晃,慢慢委顿在地,低声道:“想不到竟然是你,方教主,你居然还活着。”方腊放声大笑:“自然是我,若不是我,世上更有何人会使三阴夺元掌?”
原来明教之中,有一门称为镇教之宝的乾坤大挪移神功,乃是运使劲力的巧妙法门。这门功夫纯系以浑厚内力为根基,共分七层,一层比一层精妙。只是历任教主限于内力不足,往往穷毕生心力最多也只能练到第四层,再要精修便不能够了。方腊是个心思灵巧之人,心知以第四层的乾坤大挪移功夫虽可雄霸一方,但威力终究有限,是以只练到第二层便不再练,却将乾坤大挪移的心法揉合到明教的正宗武学断阴掌中,创出一门新掌法,称为三阴夺元掌。断阴掌功夫纯是阴柔之力,而三阴夺元掌却能将掌力在瞬息间刚柔互易,威力固然大增,其中巧妙更远非断阴掌所及。这工夫他从未传人,天底下只他一人会使。昔年恃之横行天下,虽有功力胜过他之人,往往也伤在他虚实莫测的掌力之下。当日林灵素便是如此丧生在他掌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