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四大宗师 幽谷离情(第4/6页)

于是,这条消息正以惊人的速度朝外扩散。

这一次,已不是压得年轻一代出不了头,而是让老一辈顶级人物惊悚。

一些比较严谨的江湖名宿因此事前去独尊堡,拜会武林判官。

大家都晓得,解晖与天师的关系没那么好。

并且,解晖是曾经的巴蜀第一人,眼力远超龚平。

没过多久,巴蜀江湖名宿从独尊堡中带出了解晖的话。

解晖说:

“江湖格局已然大变,三大宗师这种论调已是过去式,当世最粗略的说法也该是四大宗师,道门天师该与宁散人、武尊、奕剑大师放在一起讨论。”

解晖又对江湖名宿颇为严厉地说:

“如果继续用老眼光看待如今的江湖、如今的天下,便是坐井观天,早晚被新时代抛弃。”

作为曾经的巴蜀第一人,他本身就是落后挨打的例子。

现身说法,由不得你不信。

而且众所周知,他与道门天师有着不小恩怨。

所以,这位武林判官不仅不会漏判,还能保证评判的绝对公正漂亮。

自巴蜀武林名宿从独尊堡中带出“四大宗师”的消息后,叫本就热闹的江湖更加喧哗。

别说一路上的旅者商客,就连从剑门关山道上爬过去的蚂蚁都要议论一番。

毕竟,三大宗师的名头都响彻多少年了。

首次有一人在功力、武学境界、技战造诣、战绩等全方面融入其中,并称四大宗师。

这将是一次传遍九州的巨大声望。

也有江湖人问:“为何天刀不能排进去并称五大宗师?”

江湖老人会笑着回答:“天刀虽强,但他怀有杀意却没杀掉魔门天君,战绩上逊色道门天师。”

当这波巨大声望如海上大浪般朝九州推进时,周奕已离开川帮,返回凤凰山。

连日阴雨过后,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

幽林小筑内满目葱茏,山野石国,高花秀木,处处生机盎然。

阳光一好,暑气便盛。

周奕首次随石青璇来到小谷之后,行过两三百步,看到溪水源头有一水潭,上方两侧石壁,虽然陡峭但只五丈高,算不上险。

一条白浪如瀑沿着石壁注入潭水,再流去下游。

上方多有枫树,遮挡烈日。

几只灰雀跃来跳去,一块岩石滑落,池塘扑通一声响,它们惊鸣一声飞走老远。

石青璇漫不经意地脱去鞋子,露出晶莹如玉的一对纤足,自由写意地放入冰凉的潭水,水面晃动,让里边的倒影模糊了。

“你打算何时离开成都?”

周奕本坐在对岸石壁上,听她开口,一跃之下来到她身旁,随意坐了下来。

“就这两天吧。”

“《智经》呢?不继续练吗?”

“那是大明尊教的镇教宝典,且不完整,练不了那么快。这里好安静,我也很喜欢,若我无有挂碍,肯定多待一段时间。可惜,我要赶去江淮。”

石青璇微微点头:“我听采琪说,这次不仅是巴蜀,连汉中也会靠向你,是该与你家军师好好说说。”

“汉中属于意外之喜,不过这次去江淮,一来是我久不在那边,二来要安排一些事,倒与汉中无关。”

石青璇笑了:“你也担心旁人说你是甩手掌柜?”

“哪有。”

周奕朝潭边一棵水竹上聚气一弹,打落好多竹叶下来:“我在巴蜀打来打去,可一点没闲着,有的地方用得上我,有的地方我却不必去。”

他抬手一捞,抓来几片竹叶。

“你也会吹曲?”

“当然。”

少女不由凝神,目光专注,看他将竹叶放在口中。

只是

那吹出来的声音,咿咿呀呀,连好听都欠奉,更别说是“曲”。

石青璇瞬间明白了他的用意。

这时把一管竹箫拿来,樱唇轻启。

气息注入那管看似古朴的竹箫时,时间仿佛凝固了。周遭虫鸣鸟唱、山风林涛,都仿佛瞬间屏息敛声。

天地间只余下那一缕箫音悄然流淌。

初时,箫声如月下幽谷里悄然滑落的一滴清露,轻轻滴落在听者的心湖之上。

那音色空灵得不染一丝尘埃,仿佛是由月光凝成的涓涓细流。

周奕正聆听间,忽觉箫声低回婉转,如泣如诉。

像是情人耳畔的絮语,带着化不开的缠绵与思念,每一个转折都牵动着心弦。

那并非刻意的哀伤,而是生命深处对美好易逝、对世事无常的天然感悟,经由箫声自然流淌出来

周奕对音律并不精通,但不妨碍他耳朵很灵。

石青璇一曲吹罢,见他略带伤感,不禁问道:“你为什么用这种眼神看我,我这箫曲不好?”

“不是,而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