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新品(第3/4页)
直到下面的人等不住了,问了一声,他才有反应。
就是人下来也没说改得怎么样,省里那边能不能过,先在人群中看了一圈,“你们这系统是谁改的?”
汤书记直接指了祁放,“我们机械厂的祁放同志,他之前因为把拖拉机改成挖掘机还上过省报。”
把拖拉机改成挖掘机这件事工程师不在乎,毕竟要是真想改,他们厂也有人能改。
只是他们是生产拖拉机的,谁闲着没事研究怎么改闲置的拖拉机?
他更在意的是另一个问题,问祁放:“你是怎么想到这么改的?跟我说说。”
祁放似乎早有准备,手里就拿着之前几次改装的图纸,给他讲解起来。
为了照顾工程师的身高,祁放还有意将图纸放低,两人一个说一个点头,竟就这么讨论起来了。
“这到底是行还是不行啊?”有人在旁边等得着急,忍不住低声问。
没办法,他们县有好几台机器都不能用了,当然他最着急。
市局那位书记却已经不急了,机械厂的人也是,“要是东西不行,他就不跟祁师傅讨论了。”
果然那位工程师一会儿“这个想法不错”,一会儿“原来还能这样”,等几张图纸都看完,突然问祁放:“年后你有没有时间?”
饶是知道系统改得肯定没问题,估计还很不错,听他这么问,众人还是惊讶了下。
省拖那位工程师却没管这么多,“年后我们厂有个交流会,到时候其他几个大厂也会来人。我看你挺有想法,想不想过去看看?”
这可是个好机会,长山县机械厂的书记立马帮祁放应了下来,“那太好了,什么时间您通知一声,我们肯定去。”
祁放神色顿了顿,也没说什么,倒是那位工程师说完,又看看那些图纸,“还好你没用太多静液压元件,不然还得改。”
“怎么了?是有元件要停产了吗?“祁放几乎是立马就想到了他这话里隐藏的含义。
工程师意外地看他一眼,“确实要停产了,当初研发这系统那工程师都去当官了,谁还弄这个?”
说起时态度透出点看不上,一般一心搞技术的,都看不上那些爱钻营、走裙带关系的。
但这话里最重要的信息,是吴行德很有可能放弃做研究,改去从政了,祁放垂下了视线。
这位省拖的工程师回去后,省里那笔拨款总算下来了,虽然比起两年前申请的缩水了一大半,但总算能解决燃眉之急。
接下来有好一阵祁放都在加班,要先抓紧时间把最严重那些集材50改了,让各县的采伐恢复正常。
就是每天早出晚归,早上走的时候小肥仔还没醒,晚上回来的时候小肥仔已经睡了,连着好几天小肥仔都没见到人。
然后这孩子有一天突然就不睡觉了,严雪和二老太太轮着哄,小家伙就是硬撑着眼皮,直到外面自行车响,他才猛地睁圆眼,“爸爸。”
祁放裹着一身寒气,刚进门就听到这一句,看到努力睁着眼睛望过来的儿子,惯来冷淡的神色瞬间柔了。
如果忽略他儿子太怕老父亲丢了,非要留在这屋,跟他这个老父亲一起睡的话……
好在忙到过年,情况最严重那一批总算都改完了,剩下的等采伐结束慢慢改就行。
祁放恢复从前的上下班时间,汤书记也把要报的市先进个人报了上去。
这回汤书记没犹豫,祁放跟严雪都报了,最后结果出来,两人也都拿到了。
别的都不看,也得看看长山县和白松县交上来的账,各县那些集材50祁放也还没改完呢。
市局难得大方了一回,两人一起去参加的表彰大会,会上有人拍照,还给两位最年轻的先进个人拍了张。
然后没过半个月,这张照片就出现在了严雪家的日记本里,祁放事后去找过那名负责拍照的人,托对方帮自己洗了两张。
严雪第一时间还没发现,她跟郭长安分别去五岗镇和柳湖镇指导那边学习木耳的瓶栽法了。
因为去年就去指导过对方建培育室,那边招待所的服务员都认识她了,给她挑了一个最干净的房间。
指导的空隙,严雪还听到了点八卦,说是去年给木头涨价那几家,有人给他们张书记打电话了。
不止张书记那边,庄启祥那边也接到了电话,问他到底买不买,不买他们就卖给别人了。
对方还挺会说,“上次你说要买,我一直给你留着呢,你到底还买不买了?”好像庄启祥早就跟他订好了似的。
但其实庄启祥当初一听价格,就没打算要买,说那句自己这边再考虑考虑,纯粹是面子话。
对方却显然想把面子话当成准话,“我这都给你留这么长时间了,也不好卖给别人,要不你一次性在我这订两年的,我给你便宜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