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新品(第2/4页)
就是眼瞅着就要到年底了,各局都得往市里报先进,汤书记这几天有些犯犹豫。
要论贡献突出,严雪跟祁放都能报一个市先进个人。一个给市里带来了新产业,一个给市里解决了大问题。
但两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年轻,都只有二十来岁,报一个还行,两个都报,就不一定能拿到了。
总有些人更有资历,总有些人更有人脉,还总有些人觉得年轻人就得多磨磨性子,先把机会让给老同志。
所以严雪再有能力,也只能是个代理经理,上面的经理空着可以,想把她提上去,阻力绝对比空着还要大。
“真是没人才愁,有人才也愁。”汤书记忍不住跟瞿明理感慨,“以前你都是怎么处理的?”
瞿明理当然是不看年龄资历,只看贡献,但当时情况又不一样,“我那时不是还没往县里报吗?”
主要是没来得及,他就调到县里来了,严雪跟祁放也一起调了过来。
而两个年轻人脚步从未停歇过,一直在往前走,一直在为局里立功,谁也不知道还能创造出什么。
“要不就都报上去?”瞿明理笑着提了个建议,“说不定市里明年还得用他们,都给了。”
那可不一定,谁知道种这么多木耳,能不能全卖出去,万一明年市场饱和了呢?万一明年省里终于给拨款了呢?
汤书记正要说什么,办公室电话响了,他一接就皱起了眉,“你问我们这有没有现成的改装配件?”
其实是有的,但多是些零散配件,主要用于后续对新液压系统的维修。
但对方要问的显然不是这个,隔壁另一个县有机器不能用了,而且不止一台,正焦头烂额想办法。
今年冬天格外冷,对机器动力系统的压力也就格外大。长山县这边问题严重的都换了,不觉得,其他县就没这么好过了。
早在上个月,就陆陆续续开始有机器出问题,只不过没这么严重,也就没找到长山县这边来。
最近气温又降,那些机器终于顶不住了,跟在后面修都顶不住,对方实在没了办法,这才打电话来问。
很快又有其他人打电话过来,也都是问配件的事,最后连市局都来问汤书记,好像汤书记能变出配件似的。
汤书记只能把之前祁放写那采购单找人抄了几份,给对方送过去,但还是有人着急,问他能不能先给改着,他们这边的采购好歹有经验。
这汤书记就得琢磨一下了,万一对方是拿不出来改液压系统的钱,想先让他们局给垫着呢?
虽然他们局种木耳,也有菌种培育中心,资金上是比较宽裕,可也不是什么冤大头吧?
结果市局很快找他谈话,话里话外还真透出这个意思,让他们既然有这个能力,就多为集体做做贡献。
这年代是在讲做贡献,他们采伐的木头挖掘的矿产都拉去给全国做贡献了,可长山县自己才只改了一小半,哪来的钱?
汤书记听了一肚子气回来,就差直接在办公室里骂对方没本事跟省里要钱,有本事在这给他施压。
倒是瞿明理不疾不徐,“没事,这事急的又不是咱们,上面肯定还得再想办法。而且就算换系统省里不愿意拿钱,改个系统的钱总能拿得出来吧?”
汤书记一想也是,直接给市局回去电话,东西他们可以给改,钱没有,让市局跟省里要去。
别什么困难都让下面自己想办法克服,他就不信江城市的采伐要真停了,省里能一点不着急。
再说这事本就该省里负责,是省里自己乱哄哄,申请都打上去两年了,还没给解决。
不过这几年就这样,一开始甚至还停工停课过一阵,现在都算是好的了。
最终市局的书记亲自跑了趟省里,总算是有眉目了,就是钱还没下来,先下来一个省拖拉机厂的工程师。
省拖生产的是农用拖拉机,跟林用的有着不小的区别,但液压传动系统是共通的。
省里这显然是怕他们所说的改系统是乱搞,先找个懂行的人过来看看。
来的这位工程师在厂里就是负责液压系统的,听说下面一个县的机械厂把静液压改成了液压,路上就在皱眉。
他是个直脾气,甚至跟市局那位书记明言,要是东西改得不好,他也会跟省里直说,不会帮他们隐瞒。
饶是已经用过一年,确定的确没什么问题,市局那位书记看到他严肃的表情,心里都有点没底。
但这种一心搞技术,于人情方面并不怎么擅长的人也有好处,就是确实能做事。人来了一点都没耽误,直奔提前调到机械厂那台集材50开始检查。
然后半小时过去,人没下来。
一小时过去,人还是没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