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第2/2页)

季洛清在铁矿山上采铁矿。

矿上活很重,每顿饭都吃不饱,一个动作慢就要被抽打。

季洛清没干过这些活,也挨过鞭子,不过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矿山上一个月,季洛清已经不是京城贵公子的模样了,他那些一起活下来的堂兄弟,因受不了矿山上的苦楚,和人起冲突,差点被废。

有时季洛清听着其他人的诅咒,他们说,他为什么不去死。

季洛清有次洗脸看着水里的容颜,他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不去死。

好像没什么理由活着,也没什么理由死。

不过很快,季洛清得到了矿监税使汤善的赏识,在矿山做起了书算。

书算的活可比采矿轻的多。

又过了一段时间,季洛清被汤善从矿山调了出来,让他去书院帮忙。

按理说季洛清是朝廷重犯,没办法解除奴役身份,编入当地的户籍,成为平民,也做不了教书郎。只是汤山爱惜人才,季洛清曾是京中赫赫有名的才子,加上当地有些地方的百姓愚昧不堪,汤善有意教化当地百姓,所以才出了这么一招。

季洛清也没推辞,接受了汤善的好意,日子就那么不咸不淡地过着。

时间恍恍惚惚走着,这期间季洛清听到过很多消息,太子病逝,七皇子成了太子,又过了些时日,皇帝退位,梁靖协助七皇子登基为帝……季洛清也没想到走到最后的会是萧宴宁,不过这些和他也没什么关系就是了。

义勇侯真正的死因也在那场争斗中找到了,有人想让他闭嘴,所以他选择自尽了。

不过这些并不能改变什么。

时间一天天走着,突然有那么一天,季洛清听到了温知舟的名字。

温知舟跟在梁靖身边,他跟着梁靖一起去对抗那些土族,和梁靖一起去剿匪。

一开始只是零星听到,后来温知舟越来越有名,他会打仗,又敢拼,学问又好,走到哪里都有人谈论。

因为梁靖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所以在得知矿山上那些监工拿矿工不是人时,梁靖把这些事上奏皇帝,皇帝很快下旨把矿山上的官员里里外外都换了一遍。

汤善因为没那么恶毒,并未在此行列。

听到这些事,季洛清很平静。

离书院不远处有座寺庙,季洛清有时会在寺庙内呆上半天,听着那些经文,心里都宁静了。偶尔一些将士也会去寺庙求平安符,在寺庙他们也会说起营中事,谁谁立了功,谁谁受了伤,谁谁人缘好,谁谁得重用……

然后就是和南诏的战争。

那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季洛清听到过温知舟受伤,有那么几次,他差点命丧战场。

每每听到这些消息,季洛清心道,寺庙里的平安符大抵没用。

一朝改变命运,季洛清这些年都在失眠。

其实他一直知道,当年流放途中,温知舟一直在暗中跟着他们。

所以那些衙役才没敢对季家那些女眷出手,流放途中,他们这些人是无能为力,可是温知舟不一样,他是温家独苗,皇帝备受看重,没人会和他过不去。

到了南岭,季家那些女眷没有被强制分配给人做奴仆,季洛清之所以能很快从采矿中脱离出来,也是温知舟在暗中出了钱出了力。

要不然他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汤善知道他是谁,又何必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安顿他。

这些季洛清心里都明白,可就像季洛清离京前对着季洛河说的那些话一样,因父亲之过,西境死伤数万人,数万人的血流淌在一起,能形成一条小河。义勇侯府灭了温家满门,当年温家最遭恨时,祖坟被撅,里面尸骨被暴晒抽打。

面对这些,温知舟如何能不恨,他想要还温家清白,想要义勇侯府付出代价。

对此,季洛清无话可说。

他和温知舟之间隔着太多鲜血,隔着太多的东西,这辈子两人哪怕同在南疆,却再也不会见面。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所以,哪怕季洛清知道温知舟就在寺庙山下,也只当做不知。

哪怕温知舟知道他在书院,也不会推门而入前去看他。

这辈子命运弄人,心有千千结,如果人有轮回,希望他们的父母下辈子都清清白白,到时大家都没了这辈子的记忆,那时要是能够相遇,彼此没了血海深仇,他们到时再相识一场。

作者有话说:

古代部分马上就要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