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3/4页)
本以为太子落崖必死,结果因为萧宴宁等皇子陷入流言风波,秦追参合进来了。
甚至,秦追还把太子给找回来了。
这对裴德妃来说不是好事,对藏在暗中的秦太后来说挺好。
只是她想了很多,就是没想到萧宴宁从小就是一坨烂泥,怎么扶都扶不上墙。
中间有段时间,秦太后望着萧宴宁应该很绝望。
后来有南诏女子带着孩子拿着太子玉佩进京,秦太后听到消息后应该派人去南疆查了当年太子落崖之后的事,确定太子和南诏女子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把消息透露给了康王,或者是引诱康王的人去查当年的事。
秦太后本想让康王对付太子,康王没有动,而是查证之后把消息透露给了瑞王,康王想让瑞王他们对付太子。
结果就是瑞王等人得到消息,欣喜若狂,然而他们又碰到了爱管闲事的季洛清。
当时估摸康王和秦太后看到这一幕都在背后骂瑞王他们。
据瑞王说,几年后他又在京城看到那女子。
如果那女子被救下之后就离开了,应该知道京城危险。想来南诏女子失踪的那几年,应该是被康王的人看管着。
而这期间太子不知此事。
再后来,秦太后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不好,她可能觉得自己等不下去了,那女子被秦太后派人从康王那里放了出来。
这次秦太后的目标不是瑞王,应该是萧宴宁,她想让萧宴宁借机看清太子的面目。
萧宴宁早说过,那场救人就像是一场劣质的表演,两拨人和安王打着打着打到了他庄子前。
安王救人的结果给萧宴宁狠狠上了一课。
萧宴宁当时还说,把太子拉下来,谁得利,事情就是谁做的。
他一直怀疑康王他们,后来才想到,太子出事,所有皇子都得利,包括他。
甚至可以说,太子下马,他得到的利益最大。
萧宴宁自己没做过这些,那必然有人替他在做。
萧宴宁也是在永芷宫出现厌胜之术后想到这些的。
萧宴宁看着神色淡淡的秦太后,道:“母妃宫中出现厌胜之术,太后就没想过去救母妃吗?”
秦太后在宫里数十年,秦贵妃又是她的嫡亲侄女,永芷宫怎么着也得有几个秦太后的人。
可厌胜之术就那么发生了。
秦太后估计也没想到发生了这样的事,皇帝对秦贵妃的惩罚是禁足吧。
萧宴宁曾以为厌胜之术是皇后所为,最后他觉得应该是裴德妃。
秦太后需要康王笑到最后,她只需对康王动手,所以便不会轻易动裴德妃。
至于皇后,看到秦贵妃落难,则顺势而为。不只皇后,各宫妃嫔都是如此。
其实要不是秦太后在秦贵妃被禁足后,她拿秦贵妃惨兮兮的处境点萧宴宁,他还不一定往秦太后身上想。
有些事从头看结果难,从结果回头看,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秦太后受先皇临终所托,结果皇帝并未过继为嗣,先皇和她名下空空无人。
后来皇帝又执意想把蒋太后接入京,秦太后膝下无子,只能任由人拿捏。
一辈子守着皇太后的名头,看着风光,可皇帝生母入京,宫妃纷纷拜见,纷纷站队。秦太后难道还要和蒋太后争什么吗?她避入佛堂,只觉得自己这个太后的名头是个笑话。
萧宴宁身上淌着秦家的血,秦太后自然想让他坐上那个位置。
这有可能都成了秦太后的执念了。
等萧宴宁想通这些后,心下一冷,第一反应是秦追所代表的秦家知不知道这些。
后来他想,秦追应该不知道,秦追不会用厌胜之术害秦贵妃,害了秦贵妃等于害秦家。
但他还是不敢和秦家表露心思。
这也是萧宴宁犹豫再三,把心思告知梁靖的缘故。
萧宴宁讲着一个替换了姓名的故事,偶尔发出疑惑。
只可惜至始至终都没人回答他的问题。
最后萧宴宁笑了,他道:“很多事都太久远了,已无从查证,今日也不过是说个故事给太后解闷。”
说罢这话,他起身准备告退,临走,他又道:“我刚才说成亲的事不着急,不是这段时间不着急,而是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娶妻生子。萧家和秦家的血脉始于我,也终于我。”
秦太后终于变了脸色,她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萧宴宁:“你……你……你既这样,为何还要费尽心思得到那个位置。”
萧宴宁笑:“我想得到,是因为我不想有那么多算计我,也不想自己哪天被扣上不明不白的罪名。”
秦太后:“……”
秦太后坐在椅子上没有动,她像是枯萎的花,马上就要谢了,所以她又变得平静起来:“你是不是觉得我不该心生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