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皇帝的圣旨出京,安王即将归京的事实已无更改的可能。

安王手握重兵,他归京,京中怕是又要起波澜。

听到这个消息时,萧宴宁正在池塘边兴致勃勃地喂鱼。随着鱼食从手中洒落,池塘里的鱼争先恐后地涌了过来,有的还跳跃起来,拍打出丝丝浪花。

萧宴宁看着长势喜人的鱼一脸欣喜,没想到自己还有养鱼的天分,第一次养就能把鱼养得这般肥硕,就是可惜梁靖远在边关吃不到。

砚喜要是知道萧宴宁的想法肯定会撇嘴,这鱼自打入了福王府,砚喜往鱼牙那里跑断了腿。怎么养怎么照料怎么喂,经过几个月的细心学习,砚喜觉得自己要是被赶出王府立刻就能当鱼牙。

要是这样还能养不好鱼,那砚喜这个福王府大管家也做到头了。

再者,养鱼需要用心也需要运气,偶尔有那么几条翻白肚,需要砚喜这些人眼明手快地捞出来,不能让主子看到心烦。

萧宴宁正在感慨自己这鱼养的不错时,砚喜就来禀告了皇帝下旨让安王回京的消息。

萧宴宁微微一愣,眉心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因走神之故,手中的鱼食袋子落了下去。萧宴宁回过神惊呼一声,想要伸手去捞,却只碰到袋子的边角,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袋子里的鱼食在水中散开。

那场面瞬间跟捅了马蜂窝一样,水里的鱼儿争先恐后地抢夺着食物,甚至远处的鱼都游了过来。

看着在水中不断扑腾而来的鱼群,,萧宴宁瞪大了眼睛。

许久,他拍了拍手上残留的渣滓轻笑:“也好,安王回京,梁靖也要跟着回来了。”上次写信,梁靖还说说不定明年能够回京了。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回京的时间要提早不少。

垂眸再看向池塘,萧宴宁心道,原本以为梁靖肯定吃不上这茬鱼,没想到竟然赶上了。

“好不容易长大,看着点,别让它们吃撑了。”萧宴宁语气淡淡:“梁靖心眼小,回京后要是知道有这么一波鱼他没吃上,心里怕是不痛快。”

说罢这话,他摇着扇子哼着不知名的小曲离开。

砚喜忙招呼人赶鱼、捞鱼食。

梁靖心眼小不小砚喜不知道,但他很清楚,要是真把鱼都给撑死了,第一个心里不痛快的肯定是萧宴宁。

萧宴宁打听了下东丽那边的消息,东丽最近国主病了。

替国主主持朝政者年轻气盛,同左右交好,派遣使臣前来大齐时,给芸妃送了不少好东西。

因为那次西境之战,东丽背刺大齐最后被平王给镇压下去的事情,皇帝心里对东丽有些膈应。此次,东丽使臣这番行为让皇帝和群臣都很不舒服。

知道东丽那边出的幺蛾子,萧宴宁一阵无语,他有点心烦,觉得整个王府都装不下自己了,干脆出了王府,只是没想到哪哪都在讨论安王回京的事。

他闲着无聊去了一趟茶楼,结果连里面说书郎都在说起这些事,当然,大多都是赞美之词。

毕竟安王在西境近五年时间,西羌一大半都归大齐版图之内。皇帝端坐朝堂,洗刷了当年数万将士埋骨边境青州城失陷的屈辱,已然成了一位开疆扩土的帝王。

在楼上听着说书人激动的声音,萧宴宁靠在栏杆前懒洋洋地喝着茶。

一壶茶下去,醒木敲响,萧宴宁起身下楼,结果迎面碰上了季洛清和季选。

看到人,因在人群里不方便透露他的身份行礼,季洛清朝他点了点头。

萧宴宁点头回应,看到季洛清他突然就想到了梁靖。

梁靖那个小心眼的人,要是知道自己这两年见季洛清的次数很多,心里肯定会不舒服。

明明不是一个性质,梁靖说不定也要计较。

察觉到自己总会莫名其妙联想到梁靖,萧宴宁先是一愣随后莫名笑了下。

总觉得这就是他知道梁靖心思之后留下来的后遗症。

看到和梁靖有关的人和事,总会莫名其妙联想到远在边关之人。

季洛清看着突然发笑的萧宴宁显然一愣,萧宴宁自然不会说出原因,他朝季洛清再次点头离开。

季洛清学问是真的好,性格又耿直,不偏不歪,这几年在京城很遭人追捧。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八月份的秋闱必中,待到明年二月的会试,若能得个第一名,那他便和秦昭一样是连中六元的之人。

萧宴宁还是有点了解那个皇帝爹的,有点爱慕名声,也喜欢做锦上添花之事。

一朝若能出现两个连中六元之人,那在史书上必然得留下个美名。

再者,季洛清确实有真才实学,考试期间只要不用脚写,定然没问题。

不过一些吃饱闲着没事干的人总是拿季洛清和秦昭比,总是幻想两人要是同岁,那如今局面该有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