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第4/6页)
那个部落穷的听者伤心,闻者流泪。
没有什么产出的矿产,没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不跟中国做生意,如果说与中国会有什么往来的话,大概就是接受中国的人道主义援助。
在中国会开这个专业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它周围一圈国家比较重要,它夹在各个强国之间,很难说将来会不会起到桥梁的作用,以及……它家的各位豪杰们在暴力犯罪方面也颇有威名。
总之,没人愿意报名,分数线很低。
倪美惠的弟弟考上了,努力毕业了,到要毕业的时候——傻了。
这专业就业就两种可能——自己家在那里做生意;进外交部门,在当地国家的大使馆工作。
那里实在没有生意可做,倪美惠的父亲决定为了自己这个亲亲好大儿努力奔走,好不容易一层一层打通关节,找到了外交方面的人,希望能破格录取自己的儿子。
什么都聊好了,在最后的临门一脚,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政治面貌。
那个时候已经不讲家庭出身了,曾经的“地富反坏右”,都不用为投错胎而买单。
但是,政治面貌还是要讲的。
进大使馆的人,起步身份得是党员,实在不行,好歹得是个团员吧?
不幸的是,这位亲亲好大儿,居然什么都不是!
他只曾经拥有过少先队员的身份,但是十四岁就退队了,他现在就是一个雪白纯真的“群众”。
群众,这实在是没办法通过初级筛选。
他是私生子,挂在别人名下。
假爹假妈压根不管他,想干嘛就干嘛。
真爹只管打钱,根本没管过他的生活和学习。
真妈只管照顾他的生活,以及抓考试分数这种大众都知道需要关注的问题。
他自己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天天这日子过得颇为滋润,哪里还想着毕业以后应该怎么办。
他想的是大不了进自己亲爹公司呗,哪怕是个不能见光的少爷,那也是少爷,亲爹总不至于亏待他。
但是,他在大学期间试过几次跟人合伙做生意,都让老倪认识到一点:“这孩子实在没有天赋,他还是老老实实找个班上吧,这样家里的钱还能败得慢一点。”
进大使馆的只能是应届生,他连想办法回炉一年,成为团员或党员的可能性都没有。
现在,这位亲亲好大儿成了家里蹲,倒是老倪在为儿子找工作的过程中,跟外交口子的不少人搭上了关系。
一层一层,人介绍人,就这么搭上了。
老倪为了传承香火认回来的三个孩子:大儿子无能,小儿子身患恶疾,小女儿整天只想着追星,尤其喜欢刘德华,对工作学习都没有兴趣。
只有负气离开的长女倪美惠在国外混得不错,老罗退休以后,倪美惠的丈夫陈水生成了南联盟华商会的会长,这就跟冯老认识了。
除了倪美惠跟冯老认识这件事本身是假的之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真的,国内外都有人证,完全不用担心谁不小心说漏嘴,讲错话。
原来关系这么硬,雷达专家们总算放心了。
只要在夹带资料复印件回国的时候不要被抓个现行,就完全不用担心会有任何问题。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雷达专家团的飞机到达克里米亚,冯老没忘记为专家团配一个领队兼翻译。
这位领队刘传伟是已经退休的海军军官,年轻的时候曾亲自到过黑海船厂学习过,对当地的风俗人情都有一定的了解,也认识一些人。
如果专家团在克里米亚有任何意外,他可以想办法处理一下,免得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从国内过来的一路上,刘传伟做了很多预案:如果余梦雪问这个怎么办,如果问那个怎么办。
也事先编了不少说词,让雷达专家们记下来。
他要求专家们尽量少说话,说多错多。
专家团从关口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一辆大巴停在门口,等着接他们。
司机举着牌子,牌子上写着“热烈欢迎刘传伟大法师!”
刘传伟:“???”
司机是标准的冷脸老毛子,他只管举牌,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仿佛他就是一个大木桩,不管挂什么广告牌都与他无关。
刘传伟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的名字会跟后面那三个字连在一起。
不知道这一层层的传递中间,到底是哪一步出了偏差……
各位雷达专家非常稳重,不管遇到多么好笑的事情,他们都不会笑。
他们一个个咬着牙,绷着腮帮子,垂着眼皮,飞快跳上大巴。
算了,这没有什么好问的,刘传伟的眼睛自动将欢迎牌后面的三个字去掉,平静地与司机握手:“你好,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