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第2/9页)
很显然,他们不知道,于是高高兴兴走进来,平平静静被抬走。
等地面清洁完成以后,王雪娇在会议桌旁坐下:“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好好谈谈,关于怎么弄钱的问题了。”
剩下的八个人心里都在想:“她终于要露出真面目了。”
他们相信人都是利己的,特别是外国人,他们来海地,就是为了本国的利益。
王雪娇清了清嗓子:“这段时间,我在这里住得挺好,吃得也不错,不过,所有的物资供给,都指望着从国外施舍,这样很不好。要是哪天他们不想施舍了,怎么办。
再说,讨饭能得到的东西也有限,看看人家开曼群岛,离咱们才那么一点距离,怎么人家就能当离岸金融中心,再看看人家巴哈马,巴拿马有运河,咱们比不了,巴哈马就一个小破岛,就是靠着注册船籍价格低,也跟着过上好日子了。”
王雪娇痛心疾首:“你们见过外面又脏又乱的样子吗?哪个大富豪是住在垃圾堆里的啊……”
“还有满街乱蹿的帮派份子,富人区搞得像一个大号监狱一样,亨利,我记得三天前,你的助理出门被枪杀了是不是?”
亨利点点头,杀人犯没别的诉求,就是看中了助理手里的包,偏偏那天助理手里的包中有重要的文件,他死活没给,于是被一枪爆头。
事情就发生在有两道铁丝网大门的富人区。
虽然杀人犯已经被抓了起来,但是死者不会复活,亨利失去了一个得力帮手,在海地找到一个识字的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他脑子还挺好使。
王雪娇沉痛地表示:“所以,光往自己口袋里捞钱没用啊,得让百姓富起来,让他们也有牵挂,这样就不敢随便犯法。”
商贸代表团出去考察几天之后,王雪娇从冯老那边得到了反馈消息:
建立大使级的往来不指望了,毕竟大冤种愿意给很多,而中国的外交政策则从来都不包括直接砸现金买朋友,帮助搞基建,也是基于双方共赢。
所以,对于实在穷得叮当响的海地来说,他们舍不下大冤种,也就不可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不过保底还是要搞一个经济发展办事处的,不能就这么把这么一个战略要地就彻底拱手相让了。
既然有自己家的人要来长住,就得把环境搞好一点。
起码人身安全得有保障。
王雪娇的计划第一步,就是搞定帮派。
在座的八个人都觉得这事不可能:“他们的人太多了,不可能全杀光。”
“我什么时候说要把他们全杀了,我是这么凶残的人吗?”王雪娇撇撇嘴。
八个人下意识地看着刚刚满是血迹的地面,什么都没说。
王雪娇沉痛地:“土匪~任何时候都要剿~你们想想,你带着老婆,开着车,去外面郊游,忽然就被土匪给劫啦,所以,没有土匪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我招募了两万人的救灾小组,他们总得干点有用的事情,不然岂不是白养着他们了。”
中国在解放之初的土匪也闹得凶,山东的响马、河南的蹚将、东北的胡子,湘西土匪……直到原子弹试爆的时候,大西北的沙漠里还有成队的土匪呢。
打帮派和打土匪差不多。
土匪反复横跳,一会儿投诚,一会儿又造反,这边的帮派也一样,谁赢了他们跟谁。
打土匪没办法使用大兵团作战,打帮派也一样。
土匪几乎不是纯土匪,多半跟着境外势力勾勾连连,特别是朝鲜战争时期最明显,当时他们都以为中国跟美国对轰,必输,本来已经投了的土匪,跳反了不少。
帮派份子也一样,很多人跳槽的速度跟一天之内换外卖商家的频率一样:
早上是鲨鱼帮的,中午跳槽去猎狗帮,下午加入剥皮帮,晚上跟着血鹰帮……
海地有这么多帮派的根源来自于穷。
并非他们全是懒鬼,而是他们土地制度就有问题。
海地经历过两次土改,第一次土改,搞得民怨沸腾,当时的总统被人暗杀。第二次土改,是海地人吃土的开始。
把大种植园分割成小块土地,让所有的农民都有田可以种,看起来很美好,结果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每家种的东西都不一样,无法规模化大生产,导致了他们无法种植高利润的经济作物。
王雪娇不打算动他们的任何基础政策。
虽然法律说外国人可以当总统,但海地,当年可是中美洲第一个闹独立的,将白人杀的人头滚滚,他们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
当初领导人说中国不输出革命,理由就是各个国家各有国情在,外国人是不可能对当地的情况了如指掌,总会有偏差。
王雪娇也怕自己什么都不懂,瞎指挥,一不小心,就变成新版李德,那也太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