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王雪娇对霍乱的印象在很久以前的电影里,就是日本鬼子做试验和搞细菌战的那些。
霍乱的问题是死得快,但它是有特效药的,在王雪娇的印象里,它甚至不如埃博拉吓人。
国内偶尔出那么几例,很快就无声无息的消失了,完全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不过,这里是海地,物资匮乏,人也不像中国人那么老实,还有一堆不知死活的帮派份子。
对于应对紧急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王雪娇有着丰富的被人管理经验,要说管别人,也就是曾经当过志愿者,在楼里发过物资,叫人下楼做核酸。
别说那么大一个国家,就连管一个小区的经验都没有,只看过。
现在她只知道,首先,得把已经得病的跟还没得病的分开,然后,一边治人,一边找出感染源。
除了防止疫病蔓延,还得防止谣言蔓延,得病还能抢救一下,心态崩了,那就真的什么都崩了。
也不知道看来的经验够不够用,反正凑合着用吧……能不能行,就看命了。
王雪娇很惆怅:“大地母神的运气可真不好。”
中世纪文艺复兴,能复兴起来,就是因为神父牧师修女,也一个接一个的死亡,上帝并没有特别庇佑他们,才让人对神产生了怀疑。
也行吧……要是经过这件事,他们能相信科学,不再跟着宗教走,也是一件好事。
八位大臣只有三个在政府大楼里,另外五个,自己也倒下了。
他们三个很紧张,海地一向脏乱差,可是却从来没有过霍乱,这种喷溅得满街都是的病状,他们从来没见过。
政府大楼里有雇员刚刚发作,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开始剧烈呕吐,以及腹泻。
好在大楼里的卫生条件不错,厕所管够,办公桌下的垃圾桶也正好做为呕吐袋,没有让整栋楼也变成垃圾横流的地方。
霍乱做为一种消化道疾病,不会在空气里传播,幸好不是呼吸道疾病,不然就惨了。
这里就连正经医院里的口罩都不足,有些医生和护士自己平时都不戴,闻到难闻的气味儿才会想起来戴一下。
细菌?病毒?那是什么东西。
王雪娇让人把政府大楼里已经倒下的人都放在同一个楼层,在药来之前,先上补液。
补液的配方很简单,只需要盐、糖和干净的水。
盐和糖是有的,干净的水有点艰难,这边很多人都喝生水。
从井里和自来水管里出来的水,对他们来说,就已经是干净无比。
在那些地方打水,是要给看守水源的帮派钱的。
再穷的人,就是指望天上下雨,一场大雨过后,泥巴坑里积多少水,那就是他们的水源,直到下一场大雨来临。
·
·
杀灭霍乱弧菌需要把水煮到一百度,听起来特别简单,在海地做起来略有难度:没燃料。
海地的燃料在账面上有不少,要不是王雪娇这几天亲自到处走一走,就信了账本上的鬼话。
事实上,就连全国唯一的一家火电厂的燃料也是不足的,它还得用来保障公共电力,不能把医院的电给停了啊。
树,已经被砍得差不多了。
草,烧不了几天。
没有天然气。
天上倒是阳光明媚,然而……没有太阳能灶。
煤、石油及其副产品,做什么梦呢……那是少数有钱人才有的东西。
王雪娇苦恼地抓了抓头发,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干净的水源。
她还在电厂燃料库,就接到张英山的电话,他说在医疗物资的船里,有一些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这些都是治疗霍乱的特效药。
有三个最大的医院已经派人去仓库拿了。
王雪娇微微松了一口气:“那就好。”
她从发电厂直接去了医院,发现医院的人还是像无头苍蝇一样的慌乱,好像世界要毁灭了一下。
王雪娇很不理解:“不是有药吗?你们慌什么?”
院长和医生都困惑地看着她:“药?没看到啊?”
王雪娇眉头陡然皱起,派人去查,得知:药在出了仓库的半路就被抢走了。
那是曾经与王雪娇开过会的帮派之一,他们帮派里也有人得病了,他们知道前不久有一批药到岸,看到有车去仓库拿药,猜想那辆车运的一定是特效药,于是,他们想来个“零元购”。
他们的抢劫方式过于原始,就是在路上设路障,卡车司机急着把药送到医院,速度开得飞快,看到路障,已经来不及了,整辆货车飞了出去,重重砸在地上,发动机燃油起火,引发爆燃,一整辆车的药品都被烧了个干干净净。
“靠!”王雪娇骂骂咧咧。
这事对王雪娇来说,并不稀奇,她见过德国抢了瑞士和意大利的口罩,抢了美国的口罩和防护服,然后肯尼亚抢了德国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