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第2/8页)

而且,周二说,有几个村的村支书说了,他们村里的人一点都不想出钱,他们说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都习惯了,没有必要花钱。

王雪娇冷笑一声:“等看到别人有水用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就要发红发绿了。”

这种人在大城市都有,她曾经在徒步的时候,找挑夫,向导说她的东西不多,可以跟别人拼一个挑夫,她找了,队伍里的人都说不需要挑夫。

还有一个男人信誓旦旦:“我要挑战一下自己的能力。”

找一个挑夫六百块,以王雪娇当时的工资来说,一个人负担毫无压力,便自己找了一个。

然后,上了海拔五千米,那个男人就来找她,哀求她能不能让她的挑夫帮他背他那个起码五斤重的保暖壶,说实在太重了,他背不动了。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让她把那个保暖壶当成了她的行李之一,并不想给钱。

王雪娇冲他一笑:“你不是要挑战自己吗?再坚持坚持,这样才能突破境界,登峰造极。”

在村里也是如此,要是谁家有自来水,而别人家没有,就会马上发现,什么叫做“人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要是家里武德充沛还好,要是家里没有能打的,就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王雪娇:“他们也可以全村集资装一个水龙头,然后让村支书盯着收钱呗,要是村支书都不想管这事了,那就拉倒,他们只配买水车里的水。”

周二是真不想管这事,他从来都没想过,自己去机关上班,是真的要为人民服务。

不过没有水,工厂就办不起来。

上次余小姐给他们算的账,哪怕只有两成利,也能随便赚十一亿还多,要是为了六百万就不做这生意了,那真是太蠢啦!

最后他们跟镇里的三巨头一商量,出了一个方案:

把有钱的大户列出来,让他们出真金白银。

把没钱,但家里有壮劳力的列出来,让他们出体力,先把铺设自来水管需要的坑道挖出来。

把没钱也没什么体力的也列出来,主要是女人们,打算让她们以后进厂,制毒的工作不需要什么体力。

大户们的钱来得容易,周家的人又跟他们再三保证,说等厂子开始出货了,他们可以以优惠价拿货。

三种人家都表示愿意接受条件。

现在快过年了,家里有在外面的人,不是钱回来了,就是人和钱一起回来了,手头宽裕,很快就凑齐了六百多万。

为了让市里的领导打消对他们这笔钱的来路问题,县里还帮着周二编了不少在外致富的故事:在天山挖贝母、在玉树挖虫草、在大昭寺门口卖蜜蜡、炒股、去南方倒卖车辆、去中俄边境倒卖轻工业产品……

哪怕这些人在通缉名单上、在大牢里、已经死透了,都没有关系。

就算是信息发达的时代,谁也不会没事扒全国的犯人名单玩,何况是连网络都没有的现在。

市里领导听了,觉得他们县里人的眼光真攒劲,怎么全都这么有前途,现在全中国能发大财的路子,居然全被他们踩中了?

周二不失时机的又吹捧了一下自己家,说自己哥哥在八十年代就出去做生意了,把改革开放的先进思想理念带回来,所以才能眼光独到,做一行成一行,带着周围的乡亲父老都发达了。

市里的领导很高兴:“好好干,我相信!很快,你们就能把贫困县的帽子摘掉。”

王雪娇做为前来同心县考查投资的“优秀企业家”,她跟周二一起去了市里。

周家认为她过来是为了给同心县的富有背书,证明他们掏出来的六百万是干净钱。

她的真实目的是看看市里分管这一块的领导是不是跟周家一伙的。

要是跟周家一伙,到时候要动手抓周家人,他一个电话,周大就无影无踪了。

目前看,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没那么负责,贫困县,六百万说掏就掏,他一点都不好奇,一点都没有想亲自下乡去现场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凭着周二一张嘴叭叭叭,再加上全国新闻确实有说这些都是致富路,他就信了。

不过应该也没有收周家的钱,周二跟他说话特别生疏、客气,不像是有了金钱交易的样子。

懒政,那是绝对的。

不过,不管他是不是在其他事情上收了钱,至少在同心县贩毒这件事上,他是清白的。

市里的同志们对王雪娇要投资办厂的事情特别有兴趣,如果她的厂子有普适性,那可以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市,大家一起干,把全市人民群众的收入都提上去。

突然!

他们告诉王雪娇先别走!

突然!

就要开会讨论投资办厂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