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受战乱波及,好多人都不能为亲人收尸。

在山里安顿好后,村民们就建了山庙。

庙里供奉着各路神仙,但凡闲暇,村民们就会去祈福,不止为活着的人,也为死去的人。

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纵使祈福,谁又真正放得下?

今年春,四爷爷便与其他村的人商量,想给死在灾年里的人办场祭礼。

望在他们逝世的第三个年头里,能收到来自亲朋好友的祭奠。

虽然晚,但活人不曾忘记。

在青葵县,人去世的第三年是要大办的,称大祭,南陵县是什么风俗梨花不知道,但几位先生的后事既然是她操办的,那就按青葵县的习俗吧。

她把渔网扔上船,回去搬鱼油。

与罗四错身时,轻轻道,“先生的大祭我也来。”

有江先生送的这艘渔船,赵大匠他们依葫芦画瓢也能造出船来吧?

罗四也是这么想的,踩在摇晃的渔船上,他郑重道,“听说有人会祭舞,十九娘能否请她们教教我们?”

梁州部落的祭舞流传了上千年,定能让离世之人等到想等的思念。

他想学。

会祭舞的是安福镇来的人,目前住在峡谷里,山里谁想学祭舞上门一说,她们有求必应,不知能否请动她们去新益村。

梨花走向装鱼油的箩筐,抱起最上面的油罐,见罗四还等着,便道,“好。”

她们不想下山的话,就请族里人会祭舞的人出来一趟好了。

罗四站在船尾,见梨花回来,伸手抱过她怀里的油罐,问她,“你乘船还是坐竹筏?”

竹筏没有篷,雨天只能穿蓑衣。

渔船有遮风避雨的位置。

梨花偏头看了眼草丛里推出来的竹筏,十几天光景,竹筏透亮光滑的表面就落满了灰,颜色黯淡不少。

她想了下,说道,“竹筏吧。”

“那就重物全搬到船上来。”

天天随江雨捕鱼,这艘船能装多少东西罗四已经心里有数了,只是在看到草丛里的那些尸骨时犯了难。

刚来时,一行人看到尸骨就兴奋不已,甚至精挑细选了好一会儿。

可好像没法带回去了。

江雨给了他们几罐祛蛇毒的药罐,他们又在城里搜到些衣料布匹,加上梨花看上的铁片铁块,零零星星加起来就有一艘船了。

见鲁小五弯腰捡头骨,他喊道,“小五,头骨不要了,船装不下。”

鲁小五回,“我把它们挂在我身上!”

“......”罗四顿感头疼。

鲁小五素来就有些顽劣,这事只能让罗大出面说。

要捎的东西多,罗大他们又回城了,等把最后一车铁块运回来时,鲁小五全身上下都挂满了人骨。

白霜霜的人骨,撑得他整个人胖了一圈。

他颇为得意,冲罗四道,“这样就不占地方了吧。”

他的脖子上挂了四颗头骨,头顶还有一个,相较而言,他自己的头反而不怎么惹眼了。

罗四扶额,“随你吧。”

这话就像一个口子,让其他人看到了光。

麻溜的把东西搬上船后,一行人急不可耐的往草丛跑。

不一会儿,一个个从头到脚挂满了人骨,走路不小心碰到对方,梆梆梆的响。

罗四捏了捏眉心,问罗大,“这样会不会惊动河岸两侧的人?”

谁知道河岸两侧有没有岭南人?

鲁小五蹦蹦跳跳的跑到梨花面前炫耀胸前的头骨,往日死气沉沉的脸上少有露出些许天真,罗大忍俊不禁,回罗四的话道,“有人看了会不害怕吗?”

罗四不吭声了。

罗大拍拍他的肩,吆喝道,“收拾好了就启程吧。”

“好吶!”众人齐声高喊,兴奋不言而喻。

船和竹筏齐头并行,逆水的缘故,速度比来时慢了许多。

但有渔网,累了就将船靠岸捕鱼,一路倒也不无聊。

船进入竹溪地界时,岸边的树已经泛黄落叶了,写着’到岸‘两字的布幡在秋风中高高飘扬着,字迹早已模糊了。

但罗大还是发现了不同,指给梨花瞧,“那儿的树少了,水边多了排整齐的石头,肯定是村里人知道我们要在这儿上岸,将这儿修了一番。”

任何时候,被人惦记总是高兴的。

他很久没笑过了,骤然咧起嘴,给玩尸骨的鲁小五吓得直哆嗦。

小心翼翼问梨花,“罗家大兄怎么了?”

岸边水草茂盛,梨花需踮起脚才能看到一角鲜亮的石头,回道,“他心里高兴。”

任这天下怎么乱,总有人互相帮衬记挂着彼此。

确定不是自己做错事,鲁小五抚摸着胸前漂亮的头骨往船尾去了。

随着船渐渐靠近,一群村民涌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