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第2/5页)

面前的人,可能是他们生前最后的客人了。

抱着这个心思,他主动说起南陵县的事来。

“岭南人最先攻进西陵,西陵城破后,周遭几县跟着沦陷,南陵临水,有人坐船逃了,我们年事已高,舍不下县学便留了下来...”

一路上都是男人耐心地说话。

县学有地道,是早年间一在县学扫地的汉子挖的。

汉子本意是挖地道去藏书阁偷书给家中独子看,地道被发现后,当时的山长感念其爱子之深,并没让人封地道。

这次战乱,他们就趁机藏进了地道。

半月后出来,南陵已经没有活人了。

梨花认真听他讲,并不插话,但后边的鲁小五忍不住,问男人,“你的家人呢?”

只要不是丧心病狂的人,逃生都会带着家人。

男人说了这么多,只字不提家人,鲁小五觉得奇怪。

男人身形一僵,脊背忽然塌了下来,“死了。”

死尸堆积,引来无数蛇虫,看南陵待不下去了,他们就想去王都。

途中遇到官差,不由分说把他们抓进军营训练成嗜血者,说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家人受不了恶心的食物,在军营自杀了。

家人一死,军营里的人认为他没了用处,就把他放了。

无地可去,他又回了南陵。

阁楼近在眼前,他没有回答鲁小五的问题,而是指着阁楼四周的茅草窝道,“县学里的蛇夜间都歇在这儿,别怕,它们吃饱了,不会袭击你们的。”

人心复杂,鲁小五可不信他的话,又问,“你们为什么会养蛇?”

男人道,“城里都是蛇,不把它们养熟活不了。”

别看他说得风轻云淡,养这些蛇可费了不少功夫。

好在成功了。

他问梨花,“你们那儿的蛇多吗?”

“不多,但村里也有养蛇的,因为没有经验,关在罐子里的。”

男人道,“江雨有经验,待会你问问他吧,这世道,能养些毒物就养,没准哪天就派上用场了。”

他没骗梨花,岭南退兵后,荆州军曾经来过,名义上是帮助存活下来的百姓,实则带他们去军营做嗜血者,可城里除了他们根本没有活人。

荆州军认定他们是一户人家出来的,不想放过。

是这些蛇吓退了他们。

他以这事劝梨花,“养蛇不是什么怪癖,回村后,你要好好支持村民养蛇。”

从这群人的态度,他当然知道梨花是领头人。

虽不清楚他们经历了什么,但能收服外地人为自己所用,这个小郎君肯定不容忍小觑。

梨花应道,“好。”

阁楼里除了丢面具回来的男人,还有两个人。

陡然看到这么多生人,两人明显很紧张,“怎么把人带到这儿来了?”

阁楼八面通风,不过全用木板挡了起来,边上还有草帘做隔断。

进门左手边的草帘后是床榻,右边是摞高的陶瓷罐。

注意到梨花的目光,男人解释,“那是从蛇身上弄下来的解药。”

什么解药他没说,不过上头有蝇虫徘徊,梨花猜是腥物。

“江雨...”邀梨花过来的男人唤了声收拾行李的人,“他们不会捕鱼,你能否花两天教教他们,两天后再走。”

对江雨要去王都讨说法的事他似乎并不反对。

给包袱打结的江雨没应,但鼻子里发出声冷哼,“还改不了老毛病是不是?真以为自己还是受人敬仰的教书先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对于江雨的嘲讽,男人并没不快,又道,“顺便教教他们怎么养蛇,这么好的技艺,没了传人多可惜?”

说完,他侧目问梨花,“会识字吗?”

梨花道,“会一些。”

“我那儿有几本珍藏多年的书,走的时候带走吧。”

梨花半点不扭捏,“多谢,我会好好保存的。”

胡乱打了个死结的江雨又是一声冷笑,“哟,还真找传人呢!”

男人没说什么,转身走向右侧草帘,不多时抱了个罐子出来,“这里头有解蛇毒的药,

到时一并带回去吧。”

梨花再次致谢。

江雨又哼了声,但并未阻止。

接下来两天也尽心尽力的教梨花他们捕鱼的技巧,纵使他说话恶声恶气的,但梨花对他并不反感。

明明说好的两天,江雨多教了两天。

最后一天教养蛇,担心他记不住,江雨口授时,先生特意找了纸笔记下,完了装订好,缝上书皮交给梨花。

当泛旧的书皮摊开在梨花眼前时,梨花心里五味杂陈。

她甚少与陌生人交心,但在他们面前,梨花觉得无地自容。

可能因为她隐瞒了来南陵的初衷。

但他们还是愿意倾囊相授,还将捕鱼的船给了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