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第2/2页)
汤九呵笑一声,手里的扇子慢了下来,“我都说了等我画好图纸再说,你偏不听...”
赵大匠冷笑,“就你那磨磨唧唧的速度,图纸画出来估计都年底去了。”
西南的冬天不似北边大雪纷飞,却也能冻死个人,他才不想迎着寒风在河边形单影只的干活呢。
看汤九悠闲地摇扇,愈发没个好气,“还不快来帮我。”
“你说我一读书人,双手不写诗作画竟拿来锯木头...”汤九长叹,无奈的把扇子别在后背,跳下地走了过去。
余光瞥到边上有个人影,定睛一瞧,懒散的背顿时绷直了,“十九娘怎么来了?”
“闻五说造船没进展,我来瞧瞧...”
赵大匠大汗淋漓,见梨花仔细盯着地上的木头,紧张得汗落如雨,“都...都是些木头。”
梨花不懂造船的工艺,只问,“竹筏怎么沉了?”
赵大匠摇头,“没...没沉,散架了而已。”
罗大和闻五他们教过怎么做竹筏,他也去竹溪县看过那几只竹筏,原以为依葫芦画瓢就行了,结果竹子没用力捆紧,推进水里片刻竹子就散开四处飘。
幸好汤九在岸上,要不然他就被淹死了。
想到这,他感激的看了汤九一眼。
汤九状似没看到,又拿出扇子慢慢摇,“十九娘,你神通广大,能否为我们弄本造船类的书来?”
他曾与同窗们坐船出游,大致画得出船的形状,但要他锯木头造船,实在难为他了。
梨花把扇子给赵大匠,自己盘腿坐在滚烫的地上,摘了草帽扇风,“梁州有河或江吗?”
汤九眼前一亮,跟着坐下,“有。”
“有书你们能造出船吗?”
汤九语塞,换赵大匠声若洪钟的说,“能。”
“那我叫人留意一下。”梨花又问汤九,“你知道这条河吗?”
饥荒前她目不识丁,对山川河流走向完全不知,只能来问汤九。
自从水路逃生后,她就想琢磨着开一条水路去其他州打探消息,然水路陌生,在这之前必须弄清楚水路通往哪儿。
汤九闻风而知雅意,指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尽头说,“这应该是条支流,往南的话会与竹溪县的江交汇,我不是戎州人,不了解戎州地志,我知道的是两水交汇的地方盛产鱼虾,当地的百姓多是靠捕鱼为生...”
梨花想了片刻,“戎州没有这样县城小镇。”
有的话,说书先生肯定会滔滔不绝的夸个不停,如西域的酒,契丹的胡饼都描述得叫人直流口水,何况是戎州地界的了。
她又问,“那竹溪县的江呢?”
“往南流入云州,再往西进建州...”汤九道,“至于在云州与哪些江交汇我就不知道了。”
赵大匠想讽刺他怕不是个假的读书人,报复汤九质疑他不是匠人的话,然而看梨花沉思不语,他便识趣的没有多言,只鄙夷的斜汤九。
汤九拢起眉,半晌问出声,“十九娘想开水路?”
梨花眺向泛着光的河面,问他,“你觉得如何?”
“好是好,就怕途中沉了。”汤九常于同窗坐船赏花,早年间就学会了凫水,不怕落水,梨花不同,水路的时间长了可能会晕船,落水更是必死无疑。
以赵广安的性子,绝不会同意梨花开水路的。
他说,“三东家知晓这事吗?”
“还没和他说。”
之前赵广安送孩子回来,正好遇到江面涨水,竹筏差点翻了,吓得他好几晚做噩梦睡不着,知道她要开水路的话,赵广安肯定不答应。
是故她决定先瞒着赵广安。
汤九看出她的意思,没多言,只好奇一事,“十九娘为什么想开水路?”
“局势变幻莫测,咱想偏安一隅,总得了解外面的情况,走山路的目标太大,一经发现就得分开跑,走水路就没这个担忧。”她道,“益州的嗜血者怕水。”
益州山里的见闻赵铁牛回来就嚷嚷开了,但不曾提到益州嗜血者怕水。
汤九面露认真,“罗大郎他们怕水吗?”
“不知。”
赵大匠疑惑,“他们没说?”
冲十九娘和罗家兄弟的交情,他以为兄弟两会主动说起呢。
梨花笑了笑,红扑扑的脸上眸光闪闪,“他们为何要说?”
赵大匠被问住了。虽说罗家兄弟投靠了梨花,可不是什么都得事无巨细的同梨花说的,他想了想,说道,“能避开益州嗜血者这水路就值!”
少些危险是一些。
“不仅如此...”汤九站起,摇扇的手停下来,慢慢收紧,“据史料记载,东晋时,官船能载上千余人,水路一开,我们就能躲于水面不受战事侵扰...”
这样一来,谁都伤不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