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第2/4页)

安福镇那边就养兔子,年前送了上百只兔子回来,收到兔肉后,小村长说等天气暖和了村里也开始养兔子,这样到年底随时都能吃到肉。

她说,“兔子每个月都生崽,很快的。”

众人脸上大喜,“真的?”

“骗你们作甚...”隋氏看向送别赵广从的梨花道,“十九娘家就是养兔子的。”

她没看到赵家的兔子笼,但赵家养的鸡鸭多,出笼那会比赶集还热闹,可见养兔养鸡养鸭都是可行的,她说,“等我们把田地拾掇出来跟十九娘要些鸡鸭养,到时不止兔肉,鸡肉鸭肉都有得吃。”

众人只知十九娘来历不凡,不知她家底如此庞大。

于是,梨花送走人后,突然涌过来无数人围着她,“十九娘,我们可以养兔子吗?”

“隋娘子说你家养了鸡鸭,能抱些崽子给我们吗?”

“有猪吗?我还想养只猪...”

“狗,狗有没有...”

众人七嘴八舌,梨花根本插不上话,眼看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梨花只能扯着嗓门喊,“鸡鸭兔都有,等田地开出来再说。”

九百多人,两天就把房屋修缮好了。

接着是村道和水沟,古井和茅厕。

待小镇恢复原貌后,所有人聚在镇中的老宅的院子里等着分房。

老宅是两进两出的庭院,院子里有两株槐树,这会儿树上的槐花已经没了,只留满树的绿叶。

梨花站在高桌上,手里

抱着个竹篮,篮子里装着竹签。

竹签上写着炭黑的数字,抽到哪个数字就前往挂着相同数字木牌的房屋即可。

镇上共一百四十五间房屋,分给五六百户人肯定分不够,但好些人家决定合伙过日子,最后算下来也就两百来户,现有的房屋分完后就建新屋。

在这以前,梨花不曾见过几百人齐动工修屋的场景,以为要些时日才能安顿好所有人。

谁料大家这般迅速,几日就弄好了。

连新屋的地基也挖出来晾着了,附近没有石场,所以需要去外面找石头。

梨花让闻五带着人找石头,李解带人找盖屋需要的木头。

新砍的树需要晾晒,为图方便,去其他镇拆木头是最省事的。

大家拿着竹签找属于自己的屋子后,角落里的汤家人没走,梨花纳闷,“还有事吗?”

抽签的顺序是划拳决定的,汤九运气好,这次就拿到了房子,他上前,给梨花看自己的竹签,“不知十九娘是否需要仆人...”

梨花看眼竹签写的数字,房屋占地不算小,但他们人多,住着难免拥挤。

她问,“你喜欢这间宅子?”

像梨花所在的宅子镇上有好几处,梨花让人砌墙隔成了三户,但她住的这户要住罗四和益州兵,因此是目前镇上最大的。

“不是...”汤九拉过身后的外甥,“我家小,住不了这么多人,还望十九娘收留他们住些时日。”

董大不情不愿的拱手作揖,他身边的几个孩子倒是显得很兴奋,嘴甜道,“请十九娘收留。”

十九娘待人和善,他们想跟着十九娘天天吃肉!

梨花看了眼身后不太能遮风的窗户,没有拒绝,“打地铺行不?”

“行。”汤家大房的长子说,“我们不挑地。”

汤九还要干活,留下他们的包袱就准备走了,到院门口时听到梨花叫他,“汤九郎可懂水利?”

汤九不解的回眸,“什么水利?”

梨花给这儿取名新益村,村外有河,但离田地有点远,往年人们挑水灌溉庄稼还行,现在这么多人受了伤,挑水太辛苦了,她想能否想个法子引水...

说书先生说荆州耕具先进,几人轻松就能耕种管理几十亩田,汤九来自荆州,或许知道也不一定。

汤九愣了愣,他不怎么懂农事,水利方面更是一窍不通,不过他朋友曾说起过家里数百亩良田的灌溉,揣测梨花的用意后,他灵机一动,“我能去田间看看吗?”

梨花以为他懂,颇为高兴,“好,待会我跟百户说你今后不用干活了。”

汤九颔首,“定不会让十九娘失望的。”

他走后,梨花指了间屋子给董大他们,董大他们拎着包袱进去,窃窃私语道,“小舅何时会水利了?”

他表兄汤大摇头,“不知道。”

董大直觉不好,“小舅不会骗十九娘的吧?”

汤大赶紧捂他的嘴,“小点声,传到十九娘耳朵里怎么办?”

虽不知小叔为何撒谎,但小叔既夸下海口应该断不会潦草收场,他和董大说,“待会咱出去干活问问谁有水利方面的书,小叔别的不行,现学现卖还是会的。”

董大感觉更不好,“十九娘早问过了,除了小舅,没有秀才出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