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第2/5页)
知道面前的小娘子能救他们,他也不藏着捂着,将全家为何逃难的事儿说了。
四周的人唏嘘,“你们二月就出来了?”
那时她们在干什么?城里的积雪刚融化,但天儿仍是冷,她们窝在家,全靠官府给的救济粮和柴火过日子,对接下来城里即将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读书人难道真比她们聪明?
“你咋知道岭南要打荆州?你不怕自己猜错了?”
那样的话,他们此番来戎州跟羊入虎口有什么区别?
汤九郎晃了下脑袋,微弯的脊背忽然挺直了,“两军交战,粮草先行,岭南挖了荆州的粮仓,不是为打仗做准备是什么?”
荆州王未雨绸缪,早料到会有战事,提前在行军的途中埋了军粮,谁知岭南人趁大雪纷飞给挖了。
要不是守粮的小兵害怕被问罪逃回村,他也不知局势如此严峻,可惜那个小兵认定官府会追捕他,死活不肯走,要不然同行的人会多点。
岭南挖了荆州的粮仓?
这事怎么感觉莫名熟悉?
梨花瞥一眼李解,后者微微点头。
汤九郎嘴里的岭南人就是她们了,她们扮作岭南人进入荆州,挖了粮食后还分了些给村民。
想到什么,梨花清了清嗓音,再问,“可知岭南为何要攻打荆州?”
难不成是她搅了牛家村的缘故?
如果是那样,她岂不成了两州交战的始作俑者?
她咳了咳,背身掩饰脸上的心虚。
“岭南人做事可不讲原因,不过我猜跟蜀国有关。”汤九郎再聪明也不可能猜到难民村消失不是因为暴雨而是面前任的缘故,他道,“荆州王有意跟蜀王联姻,岭南约莫觉得这两州联姻后会联手攻打他,所以才先发制人。”
“是吗?”梨花摸着下巴想了想,“你可知岭南人身上的瘟疫从何而来?”
汤九郎不假思索,“生肉生血吃多了。”
寻常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都会闹肚子,何况长久食用生肉的岭南人。
见梨花不像其他人高高在上的摆谱,汤九郎大着胆子问,“小娘子此行去哪儿?”
“不知道我去哪儿就敢求我收留?”
“汤某别的不行,自认还是有几分眼力的,小娘子你们人多却没跟我们动手,单是不仗势欺人这点就让我汤某佩服。”
他没有拍梨花马屁的意思。
人心险恶,去年荆州暴雨,家家户户都忙着抢收,随着田里水位上涨,人们就往其他没被淹没的田里钻,家里人多的不惧打架,自然占了上乘,然而他们不满足于此,事后还进
屋抢劫。
专抢那些家里人少或没有儿子的。
见得多了,所以才知道面前人的难能可贵。
梨花对这番赞赏没多大的情绪,言简意赅说了益州城的事儿,汤九掷地有声,“我汤家从不作奸犯科,望诸位莫将我们与那些人一视同仁。”
都是普通百姓,所求不过安稳。
一妇人道,“冤有头债有主,你们没在益州城作恶,我们不会拿你们怎么样的。”
其他人跟着点头。
话说完了,她问汤九家人可有感染瘟疫的,汤九道,“没有。”
离家起,他要求所有人不得吃生食,喝的水也必须烧开。
因此没有人生病。
谨慎起见,他仍问了句,“不知感染瘟疫后有何症状?”
梨花简单说了几句,并告诉他感染瘟疫的途径,汤九松了口气,“一路过来就只有我们全家,不曾遇到过外人。”
自然没有人受伤。
汤九带着外甥走后,赵广从盯着两人的背影,“三娘,我看汤九郎这人不简单,咱留着他会不会出事啊?”
梨花偏头看他,“他哪儿不简单了?”
“他会伪装!”
这点很像梨花,这样的人哪儿可能简单?
梨花翻了个白眼,问李解,“你觉得此人如何?”
“有勇有谋。”李解道,“有件事三娘子怕还不知,汤九郎的娘子是他夫子的女儿,他要带着岳家一起,他岳家嫂子怀疑他危言耸听想骗取两老钱财跟他闹掰了,他娘子生气要回娘家,他将人绑了带出来的,说是夫子教导有恩,不能眼睁睁看她死。”
“还有这事?”
“他娘子亲口于我说的,还说他想带走她娘家外甥给娘家留个后,奈何娘家嫂子带着娃回了娘家这才没成功。”
汤九郎的娘子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
赵广从瞪大眼,“他不是读书人吗?做事怎么跟山匪似的?”
“情况紧急吧。”李解自认没有汤九郎的智慧,能从小兵的只言片语里窥到战乱。
赵广从沉默了下,望着没入人群的两人道,“这么厉害,留在身边算计咱们怎么办?依我看,还是找个借口打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