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梨花问了领燕菜的大概日子才和李解走了。

去戎州城挖宝的百姓多,乍然看她们往左边小路拐,好些人踟蹰,“小娘子,那边是近道吗?”

以为梨花她们也去戎州城的。

梨花愁起眉,苦巴巴的语气回,“不是,我们进山找栗子的。”

山里容易迷路,众人收回脚,交头接耳几句,又问,“不久前有几拨人往那边去了,你们可要小心点。”

那群人有男女有女,声称进山打猎的,谁知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去了。

几经思索后,大家决定还是老老实实去戎州城挖宝,以免不小心丢了命。

梨花走在最后,确认无人跟上来了,才与李解说,“你带他们去东高村,我去叫人送些粮食锄具下来。”

分头行动是最快的。

李解叮嘱,“路上注意安全。”

梨花和他在岔口分开,直直往永乐村的方向去了,人牙子他们看到后,识趣的没有多问,倒是认出梨花的庞大娘跟李解打听,“小娘子家里做什么的啊?”

李解肃着脸,目光锋利,“到时候了,她会告诉你们的。”

梨花已经和他说了,这人是庞大娘,益州地动后,她和赵广安进城,住的就是她打理的酒楼,他说,“人心险恶,小娘子的家世又复杂,你们还是别瞎打听得好。”

人牙子自认了解梨花的底细,跟着劝庞大娘,“是啊,城里的物价高成啥样了?小娘子既肯给咱一条活路,你又何苦刨根究底呢?”

他去过王都,了解王都的局势。

益州王封都后,将官员家眷尽数接入王都,小娘子官家出身,却居于益州深山,要么不满益州王,要么想为家族筹谋更大的荣耀。

无论哪种,都不是他们能过问的。

庞大娘看李解面色不快,立刻抽了自己两嘴巴,“瞧我这嘴,又说错话了,叫小郎君看笑话了。”

李解微微颔首,“走吧。”

东高村经过两次大的地动,数次小的地动,村里的茅屋全垮了,夏日野草疯涨,到这会儿已跟荒山没什么两样了。

除了进村的山路,小路全被荒草遮住了。

庞大娘心有戚戚,“往后咱就住在这儿了?”

出城时太阳尚且刚爬上山头,这会儿已往西山去了。

在益州城住了这么多年,竟不知城郊还有这么偏远的村子。

李解自不会说他故意绕了远路,走了大半天,好些人都露出疲态,他把梨花留下的馍馍分给大家,解释道,“庄子住不下了,要不是你们苦苦哀求,十九娘也不会揽下这种事。”

人牙子连连点头,“咱给小娘子惹麻烦了。”

见他有自知之明,李解继续道,“这儿以前是东高村,地动时,村民死的死跑的跑,你们若嫌这儿晦气,告知十九娘可自行离去。”

明知小娘子回庄子运粮食去了,众人哪儿舍得走?

“这儿挺好的。”掌柜媳妇指着四周荒野道,“位置偏了些,但离官道远,不怕岭南人北上时进村烧杀抢夺,我看四周以前是田地,咱拾掇拾掇,还能种点粮啥的。”

掌柜认同道,“那边还有竹林,圈起来养鸡正好。”

庞大娘已经好多年没做过农活了,去王都的路上,她不是没去田间扯过稻穗,可猝然听到日后的安排,她隐隐担忧,“你们会种地吗?”

在王都,浪费粮种是要坐牢的。

小娘子心善,却也接受不了浪费粮种之人吧。

“会啊。”一个三十左右的妇人站出来,“粮种撒进去,浇水施肥就行了。”

“在那之前,得先建个住所。”李解打断妇人的话,“十九娘会带匠人过来帮大家建屋,你们先商量是否要跟人同住,然后选位置,先将附近的草除了...”

不过梨花最快也要后天才能到这儿,李解说,“谨防下雨没地住,你们先砍些树搭草篷。”

赵家搭草篷的手艺是最娴熟的,竹子,树枝,藤蔓,手里有什么他们都能用上,李解没什么经验,便选择最稳固的树干做承重的桩子。

好在有十几个人懂,帮着挖坑编草,到半夜时,勉强搭起了个草篷。

李解双手满是老茧,不觉得疼,做过重活的人不同,手心磨起了水泡,坐下后就无声的掉眼泪。

荒野的夜晚不怎么宁静,蛙声虫鸣此起彼伏的,李解躺在推车上,望着漆黑的夜空,认真听庞大娘给人戳血泡。

“你没去过王都,没见过何谓尸横遍野,要是见过,断不会觉得这点痛要人命...”

人牙子靠柱子坐着,喟然长叹道,“是啊,幸亏咱命大,否则死在王都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王都的街上天天都有死人,我至今都怀疑是瘟疫...”

庞大娘侧目,“是瘟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