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3/4页)

四弟给她弄了张桌子摆卧房,方便得很。

“我和大家一起吃吧。”

赵广安出去打猎要等两天才回,梨花看着盆里的肉,“阿奶,咱家分了多少肉?”

李解他们抬了五只野猪回来,作为奖赏,益州兵分了半只,村里的外姓人家分了半只,树村隐山村和富水村分了半只,剩下的全让族里人煮来分了,照理说不会少,但老太太盆里只有两三斤,太少了。

老太太看出来了,眉开眼笑道,“李解是咱家的人,他打回来的野猪不可能不多分点给咱。”

说到这儿梨花就懂了。

老太太把肉藏屋里了。

所以才让她回屋里用饭。

赵广从也想到了这点,厚着脸皮上前,“娘,能给我两块肥点的肉不?”

回谷也就休息了半天,之后就紧锣密鼓的凿石,两只手都破皮了。

老太太没个好气,“八辈子没吃过肉是不是?你三弟没回来,你吃了他吃什么?”

“那给我一块?”赵广从再接再厉。

老太太嫌弃的夹了块大小适中的放他碗里,然后是其他人。

家里吃饭,都是由她分食的,轮到邵氏时,她挑了块最小的,以为邵氏会委屈,谁知人家接过碗就把肉夹给了赵文茵,“二娘,你的伤还没好,多吃点肉补补啊。”

真他娘的离了大谱了,搁着亲闺女不关心,去关心别人肚里出来的,这婆娘怕不是有病吧。

翻白眼已经不足以形容老太太的心情了,晚饭后洗了碗她就去了老村长家。

老村长家的院门关着,她噗的声推开,开门第一句就是,“老四,我怀疑广安媳妇遭广昌媳妇附身了。”

今晚吃肉,外面干活的人都回来了,但老村长回来得晚,所以这会儿全家还在桌上用饭。

冷不丁听到这话,老村长愣了愣,正要问老太太抽什么疯,哪晓得老太太又来了句,“要不然就是二娘是三房的娃...”

“......”一件比一件离谱,老村长皱眉,“你又怎么了?”

分桃那日,他特意挑了块大且软的桃给她,谁知没到晚上,她就怒腾腾的找他算账。

说他故意害她。

天地良心,他看梨花东奔西走,为族里操碎了心,怕梨花赶不上吃桃,特意叮嘱要把桃留到梨花回来,知道老太太偏心梨花,故意挑了个大的。

谁知道老太太会自己吃,且还把牙吃掉了。

这会儿听老太太说话没个重点,疑心她又在发什么邪火。

老太太冲进屋,边顺气边将邵氏把自己的肉分给文茵的事儿说了。

老村长拧眉,“广安媳妇疯了不成?”

在他印象里,邵氏尤其宝贝儿子,梨花得了疯病,邵氏这个做娘的不想着怎么照顾女儿,而是把儿子送回娘家,说是梨花把疯病传给儿子。

儿子生下来就跟着她,母子两感情更深厚无可厚非。

怎么大房的文茵还排在梨花前头去了?

“可不是吗?”老太太拉开凳子坐下,“你是没看到她给二娘夹肉的眼神,跟死人活过来似的,那关切劲儿,不知道的以为三娘是她生的呢,想当初,三娘痊愈也没见她多开心啊...”

女人家的心思老村长不是很明白,看向自家老伴儿。

后者嚼着肉,语气漫不经心,“她不一直都这样吗?有啥好奇怪的?”

“???”老太太一脸懵,“她啥时候这样了?”

“去年族里闹疫病,二娘上吐下泻的,一直是广安媳妇寸步不离的照顾着,我以为你知道呢。”

“???”这婆娘,老太太握拳,“老三那么聪明,怎么就娶了个蠢货啊。”

老吴氏幸灾乐祸,“跟邵家的亲事不是你最先答应的吗?现在怨广安了?”

“......”老太太被堵得哑口无言,吃下这口

憋屈,她问老村长,“广安媳妇这情况该怎么办啊?”

老村长哪儿知道?

继续看自己老伴儿。

老吴氏斜眼,“随她去呗。”

“那三娘得多伤心啊。”老吴氏说,“为了让族里过得好,三娘起早贪黑的忙活,到头来亲娘宁肯关心别人也不关心自己,三娘想起来该会多难过啊。”

老吴氏想象不到三娘难过的样子。

在她眼里,三娘不缺人疼。

幼时有亲爹朝夕陪伴,生病了亲爹也不离不弃,离乡后,有族人支持,长辈关心,缺邵氏一个无伤大雅。

她说,“你别在三娘面前说不就行了?”

“我倒是想,偏偏广安媳妇给二娘夹肉三娘就在旁边。”老太太愁得不行,“我出来那会,她跟李解学认字,表面没什么,心里肯定难过了,因为李解说她把两个字记错了,以三娘的聪明,像是会记错的吗?肯定难过走神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