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第2/6页)

赵铁牛杵了杵手里的筷子,“我要跟他们说。”

没影的事也让两人较真起来,梨花打断他们道,“外面怎么样了没人知道,贸贸然进城,出不来怎么办?”

她不对朝廷抱希望了,在她眼里,衙门里的都是坏人。

若不是朝廷放弃戎州,她们怎么会背井离乡不能归?

见她陷入沉思,赵广安识趣的止了声,虽然想进城快活两日,但跟女儿的安危比起来,还是女儿更重要。

须臾,他思量道,“益州兵视咱们为蛾虫走兽,想抓就抓,想杀就杀,落到他们手里,不如让我自戕算了。”

赵铁牛也是这个意思,可想到身藏万贯却没地花,不由得苦了脸。

老太太看他筷子顶端黑了,踹他,“糊了。”

他一怔,急忙拿走筷子,却看锄头上的肉糊掉了,“啊啊啊...”

离得近的赵大壮看到,夹了片肥肉放上去...

大家对烤肉的兴致高,烤了肉,又烤野菜,孩子们跃跃欲试,最后,将汤饭放上面烤成锅巴...

乡下没有守岁的习俗,吃过年夜饭,全家人围在桌前聊会天就各自回屋睡了,今晚吃得多,炭火熄灭后,所有人都懒洋洋的不想动,最后,还是赵大壮抱了一捆柴生火取暖。

火光大亮,大家一圈一圈的围着火堆而坐,边回忆逃荒路上惊心动魄的事,边憧憬明年的收成。

南边的几户人家也来了,她们坐在最外边,时不时插几句话,眉间的愁绪消融在柔和的火光里,直至浮起笑容来。

一晚上,赵大壮添了好几次柴火,天明时还有火星子啪啪啪的跳出来。

大家七倒八歪的互相依靠着睡着了,梨花要出谷,早早就去了入口处。

一盆一盆的开水泼向石壁门,当赵二壮说门开了,她和李解刘二两人立刻钻了出去。

东边泛起金黄的光,似有太阳破云而出,应该又是个好天气。

刘二手里的火把照亮山洞前,梨花觉得天黑肯定能回来,然而看清洞里的情形后,她紧紧拧起了眉。

村民们放在洞里的柴堆不见了,却而代之的是燃尽的柴灰,细碎的草屑,零落的碎布,细闻的话,还有股刺鼻的霉味,她后背挨着门,目光变得警惕起来。

以身抵门的赵三壮察觉不对劲,探出头,“怎么了?”

梨花站着没动,“李解,你出去瞧瞧。”

李解已经握着刀往前去了,走到洞门时,他望向远处,“婶子,起得这么早啊?”

离洞门最近的是树村的人,同李解说话的应该是树村的人。

“睡不着哦。”

声音有些陌生,梨花没有出声,李解和那人聊起来。

年前,梨花曾让山上居住的李家人及时告知外面发生的事儿,可自打青葵县李家人搬到山上后,她就甚少知道外面的事儿。

只知气候太冷,即使有炭也冻死了许多人。

却不知树村遭了火灾,多处树屋被烧毁,树村的人不得不合住,更不知青葵县李家在笼络人心,撺掇大家搬到山谷里去。

遐思间,洞口闪过一道阴影,妇人的声音更近了,却也更低。

“他们说山谷里还有未挖掘的宝藏,住进去便有机会获得,村里有人被说动了,都往山上去了,你们得小心点。”

她家住得近,清楚赵家的为人,平心而论,比起花言巧语的李家人,她觉得赵家更务实。

从赵家培育幼苗就看得出来。

他们人多,却没欺压周围的人,进谷后,勤勤恳恳除草建屋,李家就不同了,村长给他们指了建屋的位置,一群人好逸恶劳,怨天怨地,不肯踏踏实实安家,反倒四处游说大家将矛头对准赵家。

日子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真起歹心,定是要血流成河的。

她不想再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了,跟李解道,“山上风大,他们的人冻死了不少,但附近贪图安逸的人被他们收买了,目前估计有一百三十人左右。”

想到什么,她略作停顿,“都是成年男女。”

没有孩童。

李解一脸凝重,回头看了眼梨花,“三娘...”

梨花知道他想说什么,问妇人,“古阿婶她们怎么样了?”

妇人不料洞里有人,吓了一跳,听出是梨花的声儿才放松下来,眼角斜过旁边小径,“李家人多次在她们屋子周围徘徊,还有几次闹出了动静,不过她们没吃亏...”

她放缓语速,“就是有几人救病复发去了,古嫂子给她们建了坟。”

这时,山上有动静响起,她宛若惊弓之鸟的缩了缩脖子,“他们好像要下来了,莫让他们看到你们,快回去吧。”

“他们没有刁难你们吧?”

“他们人多,我们村的人也不少,不怕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