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5/7页)
那时候,赵家挖到粮食,这边的几户人家嫉妒,也开始拿着锄头在地里挖。
他和妻子也是如此。
无奈还有诸多事要忙,其他人
坚持几天就放弃了,但他总觉得那些人不会把粮食放到一处,卯足劲了到处挖,许是运气好,真的让他在几株小树间挖到了不同于泥土的坚硬。
他怕惊动人,只刨了一小角出来。
是城里粮铺存粮用的麻袋。
不用说,底下就是粮食了。
他问梨花,“你们当时挖了多少粮出来?”
进山谷时就说好赵家众人不得在这边开荒,所以赵大壮他们挖地时,从不往这边来,仔细想想,建机关的人既能察觉这场乱象,肯定是个心思缜密的,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把粮食藏匿在一处呢?
老太太和赵广安有点懵。
除了懵,两人还有掩饰不住的兴奋。
粮食,谁不喜欢啊?而且叶家这般神神秘秘,只跟她们说这事,怕是想和她们分的。
不待梨花回答,老太太抢声道,“约莫二三十石,分出去后,族里剩的没多少,亲家,你挖到多少了?”
叶母叹气,“不知道,怕其他几家人闹,我们没敢挖。”
原本想着等女儿成亲后,确定赵书砚是个好的再跟赵家人商量,结果赵书砚提前收拾行李过来,又早出晚归的干活,夫妻俩看在眼里,便琢磨着早点把粮挖出来,让孩子们好过点。
老太太点头,“不挖是对的,大壮他们那天挖出粮食,你们这边的人恨不得上手抢,要不是咱们人多,打起来都是有可能的。”
说到这,老太太顿时想明白两家结亲的缘由,“你们想跟咱结亲就是为这事?”
叶父下意识点头,叶母蹙眉,“不全是,书砚这孩子踏实,进谷后我就在观察,众多人里,就他最好。”
这话算说到老太太心坎上了,甭管什么原因,众人晚辈里,她孙子就是最好的,当即道,“你们既害怕,待会就让大壮他们过来挖,那些人总不敢动手了吧。”
叶母也是这样想的,然而又有什么顾忌,欲言又止。
梨花看出来,说道,“粮食是你们发现的,自然你们占大头。”
叶母抬起头,目不转睛的看着她,知道赵家的事都是她说了算,叶母道,“不用占大头,平分就好。”
她心里也是有一杆秤的,粮食是她们挖到的不假,可如果没有赵家人,再多的粮食恐怕也护不住,赵家离得远,可能不知道其他几家人的性子,她们却是领教过的。
知道她生的全是姑娘,刚进山谷时,好几个男人在附近鬼鬼祟祟的溜达,罗老太更是厚颜无耻的让她把女儿嫁过去。
她心里堵着一口气,始终没有答应。
其他几家也隐晦的提过这事,她也拒绝了,因为这事,她和那些人的关系不算好。
再凭空得到那么多粮食,半夜遭人放火烧死都有可能。
她道,“我们占一份,赵家占一份如何?”
老太太摇头,叶母脸色顿时变了。
老太太急忙解释,“不是我胃口大,毕竟是你们找到的,理应由你们占大头。”
听到这话,叶母的脸色这才好看起来,“我和她爹年纪大了,几个孩子往后还要指望书砚他们,书砚常说你最疼他,他想表表孝心,平分是最好的。”
她的话说得漂亮,老太太笑逐颜开,“他娘是我最疼的儿媳,我不疼他疼谁?”
可她还是觉得平分对叶家不公平,问梨花,“三娘觉得如何?”
“按婶子说的办吧,只是人心叵测,对外咱得还少报些才行。”梨花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明个儿我让堂伯他们过来帮你们看种下的青苗,顺便挖些草药回去,叶伯伯跟着,到时以你的名义挖出来。”
她把话说明白,“当然,那些人家肯定要闹,为此你们也会得罪一些人。”
叶父道,“不碍事的。”
有赵书砚,那些人不敢乱来。
商量好细节,梨花她们吃过晚饭就回去了,之后就去找赵大壮说了这事。
老村长还没睡,听说又挖到粮食,他震惊不已,“到底谁藏的啊?”
这么多粮食,那些人要是找来,肯定要出事的。
梨花道,“不管谁藏的,咱挖到了就是咱的,到时恐会遭报复,堂伯你记得派些人守着咱地里的青苗。”
“好。”
然而,事情好像远比梨花想的复杂,上次挖粮食她不在山谷,这次赵大壮将族里男儿全喊过去,梨花也去了,这次挖的粮食不仅多,还挖到了地窖。
原来,地里的几麻袋粮食是障眼法,底下的地窖才是重点。
地窖约四五米深,十几米宽,除了堆得高高的粮食,还有十几箱金银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