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此为正德!(第3/3页)

“是……”皇帝这样表态,几个大臣都没了说法,“臣等谨遵圣意。”

王炳本来的确想拖一下时间,好让他们的布局更加从容不迫,可不知皇帝为何突然如此急切,是意识到什么,还是受了什么人挑拨。

唉,计划赶不上变化,说的便是这样吧。

有皇帝亲自催促,

几名主审官今夜觉都不必再睡了。

不管如何先要把那三十三份案卷上面的署名全都搞定,保证第二天天一亮,便要送到内阁。

朱厚照不想再烦了,只要朱笔批了,尘埃落定了,便也没什么好争的。

无非就是有些人要发牢骚,但发几天也就结束了。

第二日,六部九卿全都来了。

皇帝从来不会偷偷的做什么,要做就当着他们所有人的面。所以才全都叫过来!

“……那些案卷上所记载的,便是两淮运司部门官员的罪状。按照朕先前的圣旨,这些人罪当诛!”

最后三个字,甚至还有殿里的回音!

“朕今天是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大明朝的盐政败坏到这个地步。因为就是朕这个皇帝要杀这几个贪官都如此难,更何况是臣子?!”

“陛下。”

闵珪一向是个怪脾气,这次他有话要说,“微臣几人从未想过要为他们的罪状辩解,盐课之弊本身更是由大司徒一力揭露。微臣只是觉得,盐课之钱为我大明岁入近三成,轻易不可妄动。且两淮运司之案,不仅仅限于两淮,更有两浙、福建、山东等地运司,陛下要杀尽两淮之盐官,那便是要杀尽天下之盐官,可盐课经得住这样的震动吗?!主忧臣辱,陛下震怒,是为国为民。臣等力谏也是为了大明、为了陛下!此臣肺腑之言,望陛下明察!”

朱厚照眼皮子忍不住跳了一下,“闵尚书所言的对。不过朕理政也有几年了,你说的道理朕难道不懂?大明朝的官,就爱仗着法不责众、天下震动这几个词胡乱施为!似乎是想要吓住朕一般!哼!朕不怕!治国有时比的也是决心。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若没有这份决心,不要说盐课之弊了,哪一项弊病能得到真正的改善?!朝堂震动、天下震动,朕倒也想要看看,是不是我大明朝的江山顷刻便覆灭了!”

其实作为后世人,他本身是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性格。但渐渐地也发现,千万不能一味的松和软,否则真的一点儿事都推不下去。

朱厚照多坚决,其实臣子们都知道。但到此时还有这样的问题可见一斑。这件事他不盯得紧一点,说不定就会被拖下去。

或者试想一下如果是弘治即便已经是眼下这个局面,他也推不动。那种情形下大概是……几个生员抨击一下宦官,没有受到什么惩罚,因为厂卫都被皇帝压制而不敢动,继而情势恶化,会有更多的人开始声讨,之后朝堂上劝谏的声音就会如海浪一般,几个重臣大约也会先后发声,到了皇帝这里,他性子又软。

好了,那这件事得从长计议。一从长计议,基本就是个虎头蛇尾。

然后其他官员一瞧,喔?没什么事嘛。于是舞照跳,歌照唱。

所以朱厚照屡次提到比拼意志,这不是空话,而是他真实的感受。

有许多事就是个魄力的问题,做了就是做了,能咋的?

僵局之下,刘瑾跪到皇帝身前。

“请陛下下旨!”

朱厚照站了起来,“朕,承列祖列宗之遗命,以一人而治天下,但却非以天下而奉一人!此为正德,正己之德,也是正天下人之德!”

其实圣旨早已写好,气氛烘托到这儿了,刘瑾便捧好请皇帝用印。

……

“吾有三德,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

(今天有点忙发个四千字章节,请谅解。本猫是搞拆迁的,各位光想就知道这里多少破事,而且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