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长至(第2/12页)

不能追封心爱的潘氏为皇后,他已经很委屈了,因为齐王李崃,每次入宫,都忍不住在他面前怀念自己的生母潘氏,有一次还落下眼泪来,说道:“若阿娘得知父皇如今能作天子,不知道多么欢喜。”

李桴实在是喜欢这个儿子,也实在是怀念陪伴自己多年的潘氏,所以一直暗暗下决心,要找机会追封潘氏为后,才不辜负潘氏对自己的一腔深情。这机会还没有找到,谁知礼部竟然提议要追封李嶷的生母刘氏为后。

这不令潘氏被追封为皇后的机会更渺茫了吗?

刘氏?刘氏是谁?他连她长啥样都忘记了,只记得她出身实在卑微,乃是王妃董氏买来的贱籍奴仆。再说若不是刘氏,怎么会生出李嶷这样的儿子,想到李嶷,他便觉得心中一阵烦乱。这个儿子偏偏出生在五月初五,恶月恶子,据说极克父母亲长,果不然,李嶷一出生,就克死了生母,他一直觉得,这个儿子迟早是要克死自己的。

他疑心薛佥是想拍李嶷的马屁,或是受了李嶷的指使。偏偏朝中群臣听了礼部侍郎这般提议,一想也对啊,秦王收复河山,力挽狂澜,匡扶社稷,如此大功不赏,颇有点委屈了秦王,如今追封其生母为皇后,对朝廷来说惠而不费,可真是再合适不过。

一句大白话,刘氏生了秦王这么一个儿子,于社稷,于国朝,于天下,乃是泼天的功劳,难道不应该追封一个皇后吗?

虽说刘氏已经病逝多年,此刻追封,不过是个虚名,但是这个虚名,应该可以很好地安慰秦王,果然,李嶷听说要追封自己的生母为后,难得的并没有推辞,反倒罕见地缄默起来。

这说明秦王还是希望他的生母刘氏,能够有这个虚名的。朝中的群臣不由得精神一振,纷纷上奏,其中一部分人颇存公心,觉得理应如此。又有一小部分人,却存了私心,因为秦王出自军中,鼎立天下,对文臣不怎么亲近,这些人窃想借此机会讨好秦王。更有绝少几个人,却另有异心,想要借此捧杀秦王。

因此朝中众臣难得几乎所有人都异口同声,称秦王之母刘氏,当追封为后。

这么一来,天子勃然大怒,认为秦王竟然把持朝政,以此来胁迫自己必须追赠刘氏为后。因此在朝会之中,当着李嶷的面,痛斥刘氏出身卑贱,不配被追封为皇后。

群臣初见天子龙颜震怒,倒也罢了,后来听闻他如此口不择言,不由得人人色变。李嶷起初被天子斥骂他狼子野心的时候,不过如常跪下听训而已,待得天子痛斥刘氏出身卑贱,李嶷不禁将头一抬,天子见他抬头望向御座之上的自己,目光凛然竟如冰刀霜刃,李桴心里不禁一颤,也不知道是惊还是怕,旋即又拍着御案骂道:“你个逆子,为何不发一言,难道是在心里腹诽朕吗?”

皇帝如此不分亲红皂白地骂儿子,臣子们也尴尬起来,偏偏李嶷生得倔强脾气,不论天子如何斥骂,就跪在那里一言不发。最后还是顾祄实在看不过眼,上前替秦王开解,劝说道:“陛下,秦王乃是陛下之子,亦是刘氏之子,做儿子的,唯有以孝来报父母恩德,秦王殿下不过是对生母的一片孺慕之情,还望陛下体恤。”

李桴虽然糊涂,却也知道儿子可以骂,但首辅既出言相劝,那是不能不给几分面子的,当下也就停了对李嶷的斥骂。

顾祄趁机又劝道:“陛下仁慈,难忘故人,这是陛下重情重义之处,不如追封潘氏为后,亦追封刘氏为后,岂不两全其美。”他既作丞相,又是出名的能臣,此时便是存了和稀泥的意思,他知道皇帝念念不忘潘氏,那么顺着他的心意,追封潘氏为皇后又有何不可,不过是一道圣旨,外加金宝金册罢了。只要皇帝答应也将刘氏亦追封为后,这事也就两全了。

不想李桴听他如此言语,又见李嶷长跪不起,一言不发,顿时心头无名火起,怒道:“既然是追封皇后,那就是朕的妻子,潘氏贤良淑德,昔日素得朕之爱重,不在董氏之下,自然可追封为皇后。但刘氏出身卑贱,性情粗鄙,不堪为妻,朕绝不能将其追封为后。”

话音未落,连顾祄都禁不住脸色微变,他实在没想到天子竟然能将话说到这种地步,丝毫不留余地,只怕要坏事。果然只听“砰”一声,却是跪在那里的秦王重重地磕了一个头,旋即大声道:“陛下,父母为人生大伦,子不能言父母之过,既然生母出身卑贱,性情粗鄙,惹陛下不喜,臣亦不堪驱使,臣愿自请褫去王爵,贬去牢兰关戍边。”

说完也不顾皇帝气得脸色发青,将手中笏板往地上一掷,竟然转身不顾,拂袖而去。

这下子变故突然,朝中文武面面相觑,直到李嶷都已经走出殿门了,众人方才如梦初醒,有人欲去阻拦,被天子厉声制止。李桴气得都语无伦次了,连声音都气得发抖,只骂道:“目无君父!目无君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