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诱敌深入(第3/7页)

想以当前数据为说服理由,获得立项的可能性很低。

想从长远利益为说服理由,好像也没有那么紧迫,除非安夏自己觉得紧迫。

刘杰忐忑不安地递交了立项材料,安夏同意了,而且批了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刘杰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见安夏说:“这笔钱,不是让你雇佣人才的,是要天才,真正的天才。”

什么叫人才,什么叫天才,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刘杰直接向安夏询问她心中的人才和天才到底是什么样的。

“嗯……人才就是「他好用功,他好努力,难怪能拿到这样的成绩」,天才就是「他怎么什么都不干就能拿到这样的成绩?」

那种白天不好好学习,假装云淡风轻,半夜在被窝里打手电筒挑灯夜战的人不算,只能说明这个人在搞关系,动别的脑筋方面有一套。

两者区别的大概感觉就是人才的发展路径是让人觉得符合逻辑,很正常,是他应得的,天才就是老天赏饭吃。比如某个想法,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提出来,但就是觉得应该这么做。”

刘杰对安夏的要求感到头疼,如果这是武侠,安夏要的就是书里的绝对主角,什么个时辰学会别人十年才能突破第九重的绝世神功,随手一摆,就能破了无数聪明人想破脑袋都想不通的珍珑棋局……

随手一摆这种属于「运气」,但安夏说过:“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再怎么为他们可惜心疼。论战绩,他们就是不行,还有各种努力研究,快成功的时候因为项目没钱之类的原因被迫结束项目,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玄学很不科学,玄学很没道理,有些人就是人生一路开挂,没法用幸存者偏差来定义。

李俏本来以为不用完成刘杰的招人任务,下半年的工作量会比较轻松。

没想到,刚高兴了没几分钟,手里的小蛋糕都没吃完,她被安夏叫到办公室里:

“我打算在盘古实验室推进一技术培训生计划,现在的X实验室都是一个一个的项目组。一旦进组,人就是固定了,除非项目组宣布解散,这样太死板了,不够灵活……”

李俏不明白,这有什么死板的,总不能这个人刚进这个项目组没两天,就跳槽去了那个项目组,人员流动性过大的话,非常不利于项目的正常推进。

“技术培训生,是跟公司的实习生计划一样吗?”李俏问道。

实习生也是在各个部门之间轮岗,寻找他们喜欢并合适的工作。如果实习生想转正,曾经接纳过他们的部门经理可以进行双向选择,让自己心仪的实习生留下来。

“差不多,但是技术培训生是盘古实验室的未来力量。人上了年纪以后,短期记忆力和专注力会下降,这是无法抗拒的生理现象,想要再创新很难。所以说人越老越固执,不固执还有创新能力的老人有,很少。

有经验,有资历的资深员工有架构全局的能力,掌控全局和技术上的创新突破,对我们公司来说同样重要。”

上一次招募盘古实验室的员就已经让李俏想破了脑袋,又是找人出题,又是想办法投放广告,一步步把有兴趣研发的人勾引到手。

“这次还是像上回一样,投放游戏一样在媒体上投放题目吗?”

“不用,这个分两种情况做,已经有了非常优秀成绩的人,你们主动去请,这些人不缺工作机会。另外一些有潜力的人,你们再发广告,让他们自己过来。”

找已经有成绩的人不难,难得是找有潜力的人。

“安总没说要什么学历,也没有指明要什么学校毕业的,这反而更难找了……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筛选……”李俏的一个头有两个大。

她已经派人把发过重量级论文的、参与过重点实验室工作的硕士生博士生、各学校的尖子班学生、国际级国家级的顶级竞赛哪怕拿过铜奖的人,都给扫了一遍。

皇天不负苦心人,李俏的不断努力,让她在天之内联系到了一个生物基因相关专业的博士生,这个叫柏兴旺的生物博士完美符合安夏的要求——天才。

他自高中开始就在生物竞赛中崭露头角,玩票性质的捎带了一脚化学,又拿了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奖。

然后他就出国留学了,名校的光环都压不住他的强大。

别人是「导师带我飞」,导师去哪我去哪,有个女生好不容易快要做出成绩了,结果导师带着研究成果跳槽去了距离一千多公里的另外一个校区,她没办法,只能拎起行李就跟着跑。

柏兴旺则是「我带导师飞」,他从本科起到博士,共接过个卡壳项目,连导师都没有办法,他一出手,问题很快解决,并出成果,一时间竟不知道他是来学习的,还是当菩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