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太平公主(第2/4页)

但这样的回答是敷衍,圣人不会满意,于是她在这句话说完之后,又不急不缓补上一句,“但观现在的圣人与二娘,二娘远不及圣人。”

“二娘太稚嫩,也太天真,野心虽有,却并不纯粹,与圣人相较,乃云泥之别。”

武瞾笑了一下,“日后逼宫的二娘呢?”

上官婉儿心头微微一紧。

——这个问题比刚才更致命。

上官婉儿深吸一口气,拢袖起身,在武瞾面前俯身拜下。

额头抵在绣着盛世牡丹的地毯上,她才缓缓开口说话,“日后逼宫的二娘,像圣人。”

不愿被掌控。

不愿被欺压。

不愿一次又一次被命运玩弄,所以蓄谋已久,所以一击致命——她的命,她要自己掌控。

圣人天威?

母女之情?

不,她将一切踏在脚下。

所有君臣道义伦理纲常都要为她让路。

这样的二娘,的的确确像极了此时的圣人。

“像我?”

武瞾悠悠一笑,“连你都觉得她像我。”

“很好。”

“既然像我,便该顺着这条路走下去。”

太平不知道自己的逼宫会不会引起阿娘的勃然大怒,甚至将她下狱,其下场与那些谋逆作乱的宗室朝臣没什么两样。

但仔细想一想,来俊臣是磨刀石,张昌宗兄弟二人又何尝不是?阿娘养蛊似的养着他们,既为磨刀石,那么现在的她便是安全的,现在的她,显然无暇在意这一点,彼时的她,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天幕已经预警,未来的她是李唐宗室的领袖,是她护住了两位兄长,是她周旋于武家人的攻击之下,才让兄长有了喘息之机,甚至在最后关头,她还推了一把张柬之,让张柬之逼宫,让李唐江山重新回到李家人手中。

——那么这样的她,有足够的政治资本在现在便成为李唐宗室的领袖。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太平召集在京的所有宗亲,以及所有心向李唐的朝臣。

——当然,那些被天幕预警谋反作乱的除外,她可不想在这种事情上引火烧身。

但不是所有宗室朝臣都有一颗匡扶江山社稷的心,在看到天幕预警她会逼宫的事情之后,很多人借口身体不适,不敢受她之邀请前来议事。

这样的人她也瞧不上,连做墙头草的资格都没有,她看中的,是那些有风骨但也有头脑的宗室。

一个时辰后,扮做寻常人装扮的宗室朝臣们陆陆续续来到她的公主府。

“想来大家已经明白,我召集你们过来的目的。”

太平轻啜一口茶。

李显李旦一个被流放,一个毫无招架之力,如果不是太平从中周旋,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两人的表现对比太平实在惨烈,众人此时对太平颇为敬佩,太平刚开口,便有一人起身附和,“二娘有话不妨直说,我必以你马首是瞻,”

“我亦如此!”

“二娘真乃女中豪杰!唯有二娘,才能护住李唐江山与李唐宗室!”

众人群情振奋,太平微微一笑,“既如此,我便受各位叔伯姑母兄长阿姐们之推举,暂做宗室盟长,待李唐江山稳固,我再辞去这一职。”

“这位置只有二娘能做。”

“二娘为盟长,我等心悦诚服。”

“阿娘称帝之事势不可挡,若此时与之抗衡,便是自取灭亡,我们为今之计,便是韬光养晦,静待时机。”

太平道,“可天幕预警,阿娘的武周江山一世而亡,以阿娘之要强,怎能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

“而武家人已知阿娘最后立了三兄,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放过三兄?”

“莫说三兄,只怕此时的四兄也危如累卵。”

众人长长叹气。

——他们如何不知道这个道理?

武家人眼巴巴瞧着储君之位,为了这个位置,他们不惜以身为刀,替圣人做了多少脏活累活?

而今天幕预警,圣人没有立他们,而是立李显为储君,以他们的狠辣,怎会放过李显?

莫说李显,只怕李旦也凶多吉少,被他们所迁怒。

至于圣人会不会在武家人陷害李显李旦时护佑自己的两个儿子,这种好事他们梦中都不敢想。

——兄妹三人参与逼宫,圣人不去清算他们已是念在母子之情格外开恩,又怎会护着他们,让他们日后有机会来兵变逼宫?

只怕此时的圣人,已经在酝酿着废李立武之事了。

——李家兄妹三人逼宫,武家人可是半点不曾参与,从头到尾都是她的好侄子好侄孙,两相对比,圣人不偏心武家才是怪事。

而他们兄妹三人一死,下一个便是他们这群倒霉蛋。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以圣人之果决,断然不会留下任何能威胁到自己的东西的存在。

正是因为知道,他们才冒着生命危险来见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