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老屋(第3/4页)

契丹地形以草原与森林为主,在西边与西北部皆是草原,东边与东北部有沼泽还有平原、森林,以及山地。某些方面,在希望半岛上,或者再往内陆去一点,地形气候相似。现在就是要士兵耐寒,骑术精良,否则以后深入契丹,对契丹那种游牧生活方式与居无定所,将会很不适应。这是未雨绸缪。

这是为了以后。眼下将富弼与韩琦调任巡查使,然后调回京城再磨练几年。毕竟还年轻了一点。让庞籍担任幽云路经略安抚征讨使。这也考虑到庞籍多次经过战场,有一定的军事天赋,同时也是文臣。现在还有石坚的几大谋士,和数员勇将以及许多精兵悍卒,也可对对契丹产生一定威摄。但军队要调回来,否则现在拥集在幽云十六州的大军太多了。

最后几人商讨,留下三十五万军队。其余军队布置在原先的防线上,也就是现在的第二道防线,防止意外发生。但梅道嘉要调回京城。机速房的职责要重新树立起来。因为石坚下一步计划,就是让草原上的狼继续厮杀,必须要知道情报。这不但是削弱契丹的势力,也是削弱其他部族的势力,如蒙古人、鞑靼人、女真人、突厥人、回鹘人等等。以后宋朝进入草原,才会减少损失。

不然,石坚提供契丹七千万贯钱就失去了意义。

然后就是经济。其实只要赵祯同意免税时,经济就已经开始复苏。这不但针对农民与工人,也针对了商人。因为免税,他们会借助这一机会,加速贸易与开发,将产品大量输送出去。这就会带动各种制造业的再次崛起。

还有南方的再一次开发,也会拉动南方的经济发展。但石坚还嫌速度不够快,因此他提出让银行放贷两亿贯给百姓消费。这是无息贷款,明年免税了,钱到了百姓手里,也舍得消费。这样拉动了国内的内需。虽然有可能产生部份坏帐,但怎样使百姓过得更好,这也是朝廷的当务之急。

但这有一条,这要保持银行的清明,否则这些无息贷款有可能将放到商人手上。石坚说到这里,他再一次说到,这次清查的对象,就包括银行的某些官员不法行为。其中特别是一些官员与商人勾结,对中小商人的打压,对其中造成人命的,除真正是经营不善的,人为造成的无论官员还是商人,将从严处理。

这也是石坚说的,既然身为朝廷重要官员,就与各种利益牵涉在一起。象石坚的身后站着的是新兴的团体,因为石坚讲究公正。这就剥夺了一些老势势力手中的特权。

但长江后浪推前浪,病树前头万树春。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有各种新兴势力不断地兴起,整个国家的经济才会保持繁荣昌盛。更会造成有良的竞争。而不会造成最后各种特权的产生与垄断,财富与权利集中的极少数人手中,将社会矛盾激化。

同时还利用舆论工具,散播马上经济恢复过来,物价就要上涨了,那么百姓可以贷到一部份款项,加上政治开始清明起来。那么就会激发百姓购买的热情,那么就立即拉动了内需。

只有物价开始回暖了,即将到来的拍卖就会成功。朝廷反过来会加倍地将这一年免去的税务收回来。同时南方的新建设与幽云十六州的建设,就会再次拉动经济发展。接下来就简单了,关注经济不要再一次过热吧。

其实石坚已经将大方针全部在安排下去。本来他就是以户部尚书代平章事的,就是以经济为主。但石坚在这里又做了一番解述。这不但让赵祯范仲淹他们明白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后也会载入史册,供后人做一个参考。况且他写的那本书也快完本了,相互结合,以后朝廷就不会在上面犯下错误。就是出现一些矛盾,也不会象这过去的一年多束手无策。

当然,石坚还要还债,不拍卖,他不能将那些矿产交到曾擂他们手上,难道让他们白白出了这么多钱?

石坚一边说着安排,一边还回答着他们的疑问。确实,对于现在的朝廷,石坚这些经济观点还是太超前了一点。

直到日落时分,他们才结束这次谈话。李太后还派了太监来,她为这几个大臣准备了晚餐。相比于刘蛾的手腕,杨太后的世事不问,李太后更朴素,而且主动到城中对那些贫穷百姓问寒问暖。这也赢来了一片喝彩声。

就连吕夷简也在陈州上来贺表,对李太后称赞不己。

石坚吃完饭这才回去。大的政策,皇上与书枢大臣都同意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实施问题。

但走出了皇宫,石坚还是感觉到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自己没有想起来。

他摸了摸脑袋,是不是自己考虑太多了。

到了家中,与妻妾们谈笑了一番。然后石坚看了看李楠,现在李楠从最初的让他惊喜,到现在继续让他失望,除了李楠有时候弹一些古琴外,其他的什么情况也没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