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老屋(第2/4页)

夏竦心里面让他看得毛毛的,最后说道:“石大人,我可没有与这个什么王爷有任何瓜葛。”

石坚说道:“夏大人,刚才皇上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但现在这个计划需要你大力支持,如果成功,你完全可以将以前的过失一抹而过。而且除去了这个王爷,朝廷以后再无内忧,那么刚才我说的计划中将大宋柘宽到大食天竺等地方,就可以得以实施。只是……”

说到这里,石坚脸上似笑非笑。

只是我对你不相信呢!

夏辣一挺胸膛,说道:“皇上,石大人,只要为朝廷有利,臣愿甘脑涂地,为朝廷出力。”

石坚自动将他这种表态过虑,外面的光堂,那个能比得上这个夏子乔。他说道:“那么好,现在我将计划说出来,如果你泄露半句,最后本官将终生与你为敌。”

这一次计划,不但有可能引起新旧商人势力的冲突,而且动用了石坚一个重要的蛾子。可是这个王爷一天不除,石坚以后什么做不了,再让赵祯受刺?还有这回那么侥幸保着生命?

“放心,现在有皇上,还有各位大臣做证,我不会泄露一个字。”

石坚这才将计划说出来。

赵祯一听皱了一下眉头说道:“这需要很长时间。”

石坚苦笑了一下,现在他在京城中,那么这个人的目标将会从赵祯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也就是自己都处在危险当中。自己也想早一点找出这个人,可除了这个计划外,还能有什么办法?

只有夏竦脸上一阵青红,这个计划连他打的什么算盘,石坚都说了出来。只不会石坚没有点明他一定有这想法,而是化为利用。但说明以后自己这些小算盘想瞒过石坚是根本不可能了。以后还得要小心谨慎啊。

赵祯最后还是答应了石坚这个计划。

只是,这几个人全部看着夏竦,石坚这是硬逼着夏竦要做一个好人了。

石坚这才与几个人商议下一步。先是军事上的部署,现在种世衡、狄青与杨文广三人,找不到,但最后赵祯亲自到了天波杨府。这个天波府确实存在的,也不会象演义那样,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现在武人能有什么地位?就是南宋时内外交困,岳飞那样的武将在文臣面前,也不当一回事。

皇上亲自拜访,才知道他们在南洋的一个小岛上享清福。赵祯乐了,不过也没有怪罪,如果按照老太太那样去做,这三人等于送死去,不带个士兵,还有深仇大恨,光着手去担任什么刺史,送死去啊?赵祯才下旨,请他们回朝。但现在石坚让赵祯改一下圣旨。让种世衡再次带着人马,将交趾与蒲甘之间的一些人清扫。

自从朝廷势力撤除后,这里除了一些逃避过去的土著人外,还有宋朝的商人。因为这里现在没有人管理,但当地有着许多香料,因此有些商人果断进入。还有大理与天竺一些国家,果断进入这里。现在必须将这些人清扫出去,否则以后这些地方因为残余的各个势力,将会严重阻挠开发与拍卖。还有一点,不能让大理南扩。

宋朝在两广路多次发生叛乱,也与大理的牵制有着莫大的关系。其实大理这种做法也是一种短视的做法。南方的不安宁一直牵制着宋朝的部份兵力与财力,不能全力北顾。最后宋朝这道屏障失去了,大理也迅速灭亡了。其实石坚来到宋朝后,才知道大理对宋朝的态度,远不是金老大笔下所写的段家那种态度。

因此石坚的第二步行动,让狄青担任矩州知州广南路征讨使,总领广南西路、梓州路、夔州路三路军队。将中断的各条道路再次修建,并且一直修到大理城。不要认为上表诚服了。现在既然是属国,更应当听从朝廷调动,连喀拉汗都修了道路,为什么大理不修?强迫大理做出进一步的表态。其实这道命令很让人感到暧昧,狄青是一个武将,不可能担任三路安抚经略征讨使,只担任一路征讨使,这也算能说得过去。可只是修建道路,官职应当是安抚使,更没有权利总领三路军权。

其实这道命令本身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看大理作如何的选择了。

至于杨文广,石坚另有他用。他将带着两万骑军,不计成本,明年春天将到堪察加半岛去,也就是石坚在地图上命名的希望半岛。这一次试验的作物范围很广,除了耐寒的土豆与小麦外,还会有各种杂粮,以及因为海洋性气候,希望半岛上气候有一点温暖,将试验水稻。这一点除了宋朝石坚主持下,培育的部份作物,石坚将从契丹进口部分粮食种子。这一条与耶律焘蓉作过交流,以后石坚试验成功,将会在契丹推广。这是合则两利的事。至于契丹有没有福气享受到这批种子,那就看契丹以后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