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分尸(第3/4页)

于是更多官员和刑部破案高手来到巩县,与此同时还有一万禁兵协助破案。同时朝廷还下令对西到西京,东到郑州所有路段封锁盘查。同时还将巩陵所有侍卫太监宫女全部关押审讯。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里通外敌,否则永定陵那么大,这些贼人怎么一下子正好找到李宸妃的房间。而且这可是一个大活人,怎么带出去的?

随着一万禁军的到来,搜查的范围也在扩大,终于在嵩山南麓一个偏僻的山洞里找到了可疑的线索。在这个山洞里士兵找到了一些破烂的棉被,还有一些干粮。最主要的找到了一封信,上面写道:太后,妾李遭受绑架,望太后出资十万贯赎出妾身。

禁兵将这封信用快马送到京城。刘娥一看,不正是李宸妃的字迹!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歹徒不杀她了。当时歹徒潜入房间,将李宸妃捉住,将所有财宝搜瓜一空后,想要加害李宸妃,李宸妃为了活命,将自己身份暴露。歹徒听到后想要获得更多的财物,这才费了周折,将她带出永定陵,连夜潜入嵩山。

可是为什么这封信没有寄出?而丢在山洞里面。刘娥又下令,对嵩山开始搜寻。几天后,禁兵终于发现一条女尸的大腿,然后找到了胳膊以及身体的其他器官。但让人气愤的是头颅也找到了,可是有可能歹徒气愤,将李宸妃的面部全部用利刀割得认不出五官了。

刘娥立即命人将李宸妃的遗体运回京城,准备安葬。不然天气进入了五月了,也开始热了起来,尸体本来就被分了尸,现在已经在腐烂,再拖下去,最后都没有办法安葬了。

可这时吕夷简终于表现出他投机的一面,他对刘娥说道:“太后如何安葬李宸妃?”

刘娥本来就很生气,这件事如果传扬出去,她都有嫌弃在里面。她恼怒地说:“吕大人,你想要干预宫中的事吗?”

吕夷简说:“臣身为宰相,事无大小,皆是臣的责任。太后不顾念李氏,臣不敢多言。但太后如果顾念刘氏一族,那么请善待李氏后事。”

刘娥气苦地一笑,说:“你怎么和石不移说一样的话。”

不过还是听从他的话,至少现在她对吕夷简对自己的忠心,比对石坚还要相信。于是灵柩里装满水银,穿上太后的朝服入棺。

但李宸妃下葬了,可案子没有了。后来在郑州又找到一打线索,那就是刘娥赏赐给李宸妃的一件首饰,让一个人典押在当铺。但官员对当铺的人审讯时,当铺的伙计却说道那天正在下雨,那个人前来戴着草帽,压得很低,没有看得清面容。

当铺的伙计没有撒慌,象这些人他们也从来不过问。同时一看这些人的打扮,就知道东西来路不明,但也正合他们的心意。他们好只给很低的价钱抵押货物,而且基本上不会赎回。但没有想到这次招惹了滔天大祸。衙役们将他们打得鬼哭狼嚎。

但就是将他们打死了也没有用,最多他们记得那个人长得很魁梧,而且有一嘴络腮胡子,似乎长相很凶恶。并且这还是那天他们看到这件器物珍贵,他们给的价钱很低,这才有映像的。

然而线索到此中断。后来再没有找到更有用的线索了。只是无数的非法歹徒被抓获,还有许多沉年积案也因为这次大搜捕,先后破获。可这些人根本与这件大案无关。还有许多长着络腮胡子的人倒了霉,先后遭受池鱼之殃,关进了大牢审问。

刘娥没有办法,只好写信给石坚,说明案件的前后经过,还诉苦道这是有人在嫁祸她。

石坚回信道,肯定不是嫁祸,否则现在谣传满天。更不是天理教所为,不然他们肯定不会让李宸妃死去。当然也不会是刘娥所为。石坚在信中用隐晦的语气说道,如果是刘娥所为,想要李宸妃死很简单,用什么药物,使她象病死一样,也不会有人怀疑。更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虽然石坚这样说,但刘娥看到信后,还是很高兴。有了石坚的这句话,她肯定就是清白的。

石坚又说道,这件案子不要想得那么复杂,只是一些大盗无意中潜入永定陵,看到李宸妃房间里有许多贵重的财物,这才动了心,潜入进来。然后李宸妃说出自己身份,这些大盗试图获取更多钱帛,用李宸妃向朝廷敲诈。后来李宸妃无意中逃了出去。从尸体的现场到那个山洞可以判断出来。但被这两个人追上,也许当时因为有山民在附近,歹徒怕李宸妃叫喊,于是起了歹意。这才是李宸妃遭害的真正原因。后来他们看到李宸妃死了,也慌了神,毕竟是皇帝的亲生母亲。于是不敢勒索朝廷了,加上朝廷那时正在四面搜捕,于是仓惶而逃。

石坚又说道,刘娥在此事中也有责任,本来就不该将李宸妃留在永定陵,留下后也没有很好的保护。就不是歹徒加害,也有可能会让天理教知道后利用。现在别无他法,太后只有善待李家的人,并且让李宸妃有一个很好的身份下葬,这样才不会在刘娥百年之后,刘家人有一个不好的下场。石坚语气说得坚锐,但刘娥还是没有生气。至少现在他与吕夷简一样,还是维护她的,甚至还想到她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