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分尸(第2/4页)

同时还有一条好消息也传了回来,那就是在张无梦的联系下,许多道教的领袖赶向京城,商讨道教前途与变革。刘娥更是心知肚明,如果这一件事办好了,道教将更加忠于朝廷,那么对天理教这些逆教打击更大。因此她主动提供各种帮助。

另外刘娥也将交子的事通过报纸向外界透风出去,百姓对此事也是争论不止,但许多商人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们出门携带现钱确实很麻烦,现在也开始使用交子,但这些交子是私人所办,风险性大。如果朝廷来办,威信更高,而且似乎这次朝廷考虑得还比较周到。特别是那条如果想使用现钱,各地银行可以立即兑换。虽然有法规说不是在本地交易,不得兑换大宗款项。可不为了交易,兑换这么多现钱在身上,自己头脑也不是有病,不怕人家看到打主意啊。

还有的商人联合上书说道,朝廷这次有一些小家子气,五千万贯交子太少了,不要说老百姓,就是他们商人自己也不够用。如果不是石坚反复叮嘱要小心谨慎,朝中一些大臣真的头脑发热一下子准备印上一亿贯或者两亿贯,将金属全部省下来。

但至少说明头一炮将会打响,虽然石坚规画了纲领,但总是自己率先发起的。吕夷简看到这些请求,也感到高兴。王曾这些被刘娥称为石派的大臣更不会反对。于是在这件事,朝中居然十分默契地迅速商讨,并且准备在五月份在全国各大州府增设银行。然后就开始发行交子。

然而到了四月二十,终于传来一件不好的消息。

这一天驻守在永定陵的宫人趁快马跑到了京城,向刘娥报告,说李顺容失踪(李宸妃现在的后宫职称)。

刘娥听了大惊失色,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天理教下的手,如果让天理教将李宸妃掳去,那就有好戏唱了,要知道她才是真正赵祯的母亲。她立即下令将这个消息封锁,命大理寺、刑审院和刑部的官员前往查破。

并且下次下令,对巩县四周所有道路进行盘查,将所有来往嫌弃人员全部捉拿。还下令巩县每天两报通知她最新的进展。

可是消息越来越坏,首先派出去的官员是查出了线索,那就是李宸妃所居住的房间珠宝财物全部洗劫一空。最让这些官员生气的是李宸妃现在信仰道教,平时居住喜欢静处一室,每到晚上都将服侍她的婢女赶了出去。因此失踪的那天晚上,没有一个人看到房间里发生了什么情况。只在第二天早晨婢女前往她房里,唤她起床洗漱,才看不到人。

听到这个消息,守卫永定陵的侍卫也慌了神,立即派人向京城通报,同时派人四下寻找。但这些侍卫也都很精明,他们立即将李宸妃的房间封锁起来,以便前来破案的官员,找到线索。

这些官员是找到了线索,不但珠宝失盗,他们还看到床上被单有一些凌乱,就象是博斗过一样。但这个线索使他们感觉很不妙,特别其中有一些老臣,他们知道李宸妃的真正身份。明显她是遭到坏人了。

线索在逐渐扩大,他们又在屋顶上发行了一些脚印,看来匪徒是从屋顶上潜伏过来的。虽然刘娥没有让她与赵祯母子相见,可平时对李宸妃也不是很坏,不断地赏赐她。石坚当然也看到李宸妃房间里有一些金银珠宝,可是他在心中叹息,李宸妃缺的不是这个,而是要见到亲人。如果刘娥不是将她发配到永定陵,让她留在皇宫,能经常看到赵祯的背影,她也许心里还好过一点。

可是让这些官员纳闷是既然这是贪图钱财的匪徒所为,现在他们也达到了目的,那么为了灭口,他们会将李宸妃杀死,也不需要将她带走,这个永定陵守卫还算是森严的。各个道口都有侍卫把守,还不断地有侍卫巡逻。带个大活人出去,难度很大。

这件案子终于使朝中大臣也全部惊动起来,不但连张耆、王曾以及吕夷简这些大臣在议论此事,连元俨都跑到皇宫来询问。

赵祯还在纳闷,不就是一个顺容吗?(皇后,没品或者天品。然后到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一品。然后到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为从一品,下面还有昭仪等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贵人无视品种。顺容从一品第四位,还有婉容不是婉蓉)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吗?

刘娥斥道:“祯儿,不得胡说,李顺容是先帝爱妃,更是顺容,居然有奸贼敢打到李顺容的主意。现在就是生要见人,死也要见尸,并且也要将贼人捉拿归案。否则哀家不能到九泉之下,面见先帝。”

赵祯一听也有理,说道:“母后说得对,应当捉拿归案,这些逆贼胆子太大,现在我朝法律宽松,他们越发无法无天了,查到朕要灭门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