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欢宜香(第13/25页)

道士道:“夫人请伸出右手,借小道一观。”徐氏迟疑着伸出手去。道士看了她的手,猛然一拍大腿,惊叫道:“好命格,好命格!”大惊小怪道:“我正想着,夫人这一劫如何破解,一看夫人的手相,好家伙,这里都暗含着呢。你瞧瞧,这条纹路初时深刻,未之中指便隐入不见,这预示着夫人今年有暗气生,需吃得一点苦头,很快将苦尽甘来,一切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并以此为点,脱胎换骨,重拾信心。”

徐氏眼里的绝望略退,探出一点点将信将疑的光来。沫儿和文清都凑上了看,只见纹路杂乱,什么也看不出来。沫儿拿了自己的手比对,也同样是一头雾水。

道士继续滔滔不绝道:“夫人您这是不相信小道?不要紧,我帮人看相,全凭兴致,又不收人钱财,又不问人生辰,不让您损失什么。准或不准,下月便知。只要夫人静候其变,若是小道说的不灵验,夫人可差人拆了我的道观。”

文清大觉惊奇。这个道士年纪轻轻,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不仅算命精准,还有自己的道观。沫儿却起了疑心,道:“你的道观在哪里?”

道士双眼一翻,道:“怎么,你想去拆不成?”

沫儿道:“万一你说得不准,这位夫人好去找你呀。”

小道士双手背后,傲然道:“小道的道观在宣阳坊,随时恭候夫人来访。”徐氏的眼睛不似刚才般无神,自己拿出一条手绢来,胡乱擦了一把脸,凝神听小道士讲话。小道士信心十足,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连徐氏父母何时去世、哪年曾生过重病等给算了出来,并着重讲了徐氏命中之福,说得煞有介事,头头是道。

看样子徐氏一时半会儿不会去寻死了。文清和沫儿刚吁了一口气,见对面远处小安和二胖四处张望着朝这边走来,显然是在找寻徐氏。

沫儿不想和小安见面,拉了文清便跑。拐上新中桥,回头见二胖已经和徐氏抱头痛哭,小安双手抱肩在一旁看着,两人便放心走开。

一阵饭菜炊烟的味道飘来,沫儿的肚子一阵咕咕猛叫。伸头一看,桥头卖豆腐串的婆婆已经收摊回家了,沫儿揉着肚子道:“真倒霉,白白浪费了十文钱。豆腐串也没吃上。”文清低头不答。

沫儿吞着口水道:“不知道三哥会做什么好吃的?”仍不见文清回应。

沫儿埋怨道:“你干什么呢?”

文清一惊,抬起头讪笑道:“我在想,刚才那个道士本事真不错。”

沫儿拍手取笑道:“你是不是也想让他算一卦?你想问姻缘还是想问功名?”沫儿以前曾经见过路边摆摊的瞎子算命,对年轻人的第一句话便是“算姻缘还是算功名”。

文清不理会沫儿的嘲笑,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我想问问……问问我爹爹的情况。近来这些日子,不知怎么回事我总梦到爹爹,梦到他站在我身边,我去拉他,他却跌进了悬崖。”

沫儿哑然不语,沉默了片刻,道:“他……长什么样?”沫儿身世已明,但文清身世一直无人知晓。

文清道:“不知道,我看不清。只知道他就是我爹爹。我每次做梦,总觉得那不是梦,就是真实发生的事儿。”

这话沫儿相当熟悉,想当年,沫儿自己梦到爹娘的时候,也是这般感觉。只是这半年来,爹娘和方怡师太很少入梦,不知道他们在下面过得怎么样?

沫儿心里一阵痛,回头看了文清一眼,道:“可惜刚才忘了问下那个道士的道号。不过他说他的道观在宣阳坊,我们去找找看。”两人顾不上饥饿,过了桥顺着长厦门方向一直走。

沫儿总觉得自己忘记了什么,和文清有关的,却死活想不起来。埋头冥想许久,道:“文清,你还记不记得前年夏天,洛阳城中大旱,后来怎么度过的,我怎么一点也不记得了?”

文清茫然道:“大旱?哦,是了,粮食都涨了价,洛阳城中涌入了很多饥民。”

两人瞪眼想了片刻,文清道:“后来下雨了,风调雨顺,日子又好过起来了。”沫儿嘟哝道:“这个我知道。可是我总觉得那些日子好像昏昏沉沉的,没什么印象。”他接着强调道:“我的记性可是很好的。小时候方怡师太教我的儿歌我都记得呢。”

文清憨憨道:“嗯……当时没什么生意,日子很不好过,估计是……我们都饿傻了?”沫儿找不到其他理由,只好默认。

走过两个街坊,沫儿突然叫道:“啊呀,不对!”把文清吓了一跳。

一个脑袋凑了过来:“什么不对?”却是刚才的道士,不知什么时候跟在两人身后。

沫儿没好气道:“宣阳坊除了静域寺,哪里还有道观?”

文清却惊喜道:“你……你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