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洲平原 各处 片刻的惊讶之后(第9/19页)
那武官目视廉苍,半晌才一躬身,道:“仲孙氏记下了,请!”说完又施一礼,那员上身赤裸的武将更不打话,转过车驾,从容而去。
廉苍没有追击,目送他们远去。不久之后,命令下到每支部队,停止追击鲁军,连带战场上的俘虏和伤员都释放了,任由他们退出战场。共有近四千鲁军退到一舍之外,安营扎寨,整顿军队,再也没有返回祁洲平原一步。
廉苍破阵六
距离师亚夫本阵十六里
博望坡 齐军大营
鲁军撤离之前发出的最后的信号,两红一蓝,意思是“溃围”。按周礼,只有当军队在十倍于己的情况下放弃战场,突围而出,才能使用这样的信号。此时此刻,平原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鲁徐两军交战的战场,这个可怕的消息立刻引起巨大的震动。
散布在徐军进军途中那数十团大火周围纷纷放出信号,一刻钟之内,便有数百朵信号争先恐后地升上天空,仿佛有数百支大军驻扎在黑压压的大地上。
博望坡上,如废墟般的齐国预备队本阵中顿时传出了唧唧喳喳的议论声。
“徐人真有如此之众!”
“鲁侯殿下都败绩了,谁还能挡住徐人?”
“看起来,咱们本阵只是被敌人大军的锋芒扫到而已……”
“总帅的本阵为什么一直没有动静?难道咱们齐国和山东十二国……”
“嘘!你别胡说!鲁侯若退出战场,那徐军离总帅的本阵就只有十六里了,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现在只有依靠郑侯了……”
“可是郑侯的军队并不比鲁侯多,按照徐军打败鲁军的速度……”
“司马大人!”
“伯将大人!”
伯将站在还没有被摧毁的西角楼上,和卫离挤在一起。每升起一道信号,卫离便在一张简陋的地图上画上一个点,他长年担任斥侯官的工作,眼力甚佳,不断地在远方发现新升起的徐军火头,他也加上一个点。
不多时候,地图的某一部分几乎已无下笔之处。卫离蹲下来,手指在地图上快速地指划,一面在心里默默念着。
“六路,一百一十七处……”他手来回点几下,马上更正道:“……一百一二十一处……卫、纪、随、申、松、邹、陆、鲁……十国,战前是两万六千人……”
“开战到现在……两个时辰……”
两个人沉默地对视了一会儿,末了,卫离轻轻地一拍腿,苦笑道:“我们是不是搞错了?按我大周的规矩,同时进攻这十处营垒……至少得有十万人。”
伯将没有吭声。他手里捏着几颗小石头,在两只手中来回地倒,嘴里无声地念念有词,每隔一会儿便扔一颗在地上。
从最西头许军的营垒算起,从齐军渡口、预备队本阵,到卫、纪、随、鲁军本阵,徐军在两个时辰内攻破了六道千人以上的营垒,破坏了十数处渡口,与此同时,还接连袭破了远在后方的六个国家的军营。
他原本以为,从徐军破坏渡口来看,其数量并不多,因此徐军的主力应该还在城中,现在看来远不是这么回事。昏暗的原野上到处都是新燃起的大火,徐军分布竟达到方圆十余里的范围,粗粗一算,这便要将近四万人的兵力部署。再加上鲁军的信号,那么包围鲁国的竟然也在六万人上下,两者相加近十万人,这是何等惊人的数字!大周任何一个诸侯国……不,哪怕是朝廷,不进行大规模的动员也调不出这么庞大的军队来。何况一个月前在徐原、在姑麓山,徐人的战争动员已经到了极限……这些军队难道是从地下冒出来的不成?
他在黑暗中摇了摇头。这绝无可能。虽然战前也曾估计过,被徐国占领后臣服的那些小国,可能会在关键时刻派来援军,但这些国家地小民穷,再怎么也派不出超过一万人的军队。
他的父亲身为朝廷卿士、齐国上卿,经略朝政三十多年,他打小便常见到父亲为国家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在家中愁坐。以齐国的国力,过起日子来尚且艰难,何况是徐国这样国力的小国?无中生有的事,在别人眼中是奇迹,在伯将眼里——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