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七十一章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第3/4页)

太乙天尊微微掀起长眉,手臂一振,一指向火云中心点出,电光如线,明炽胜日,番天印落,八真围困,四方上下,骤然一合,眼看陆压道人数千年道行不免化为泡影,自此魂飞魄散,世间再无其人。

上方天穹豁然旋开一个淡青色的空洞,一股光明如玉柱一般,透射虚空,倒垂而下,辉光如金水,所到之处,正在下击的番天印忽然停滞,下方那团火云急速聚拢,呼啦啦如匹练长虹,往下便走,太乙天尊一指方出,手腕微微一抬,电光如矢,疾追而去,投入那道光柱之中,只激得光波微起涟漪,向西昆仑峰顶倒卷而回。

太乙天尊微微一愕,冷笑道:“好一个玉皇大天尊,终教我等抓住把柄。”将袍袖一拂,青炁散漫,当先追去,清虚道德真君、灵宝大法师、黄龙真人、云中子、赤精子、道行天尊相继跌足,祥光紫气连成一股,随后飞来。

陆压道人者,乃东君帝鸿收集当年九日残魂羽翼,数百年间以心血灌饲,又用崦嵫山真火煅炼,自虚空中凝聚而成,与东君同出一源,实可称为同胞兄弟,心神相连,于帝俊、羲和,亦不异亲子。

自商末以来,陆压道人投身三教之争,出入天上人间,专一推波助澜,种种手段,使三界时势,如海上波涛,汹涌不息,陆压道人其身虽微,却不啻一切动乱祸患之源。

封神之时,阐、截两教弟子尚不知其来历,后来自已知晓,却碍着他与天帝、天后之甚深渊源,又且常住于昆冈之上,离瑶池咫尺之遥,不便大动干戈,陆压道人却更变本加厉,处心积虑,勾连各方,搅得三界风雨不止,天帝、天后借与魔大战之机,将封神台撒手不管,封神台终于被破,白白断送了八万万魔众,泰半俱为大尸盘古同化消融,帝、后可谓稳坐钓台,独得其利。

桩桩件件,是可忍,孰不可忍?阐教群仙越想越怒,今日再不愿顾忌帝、后二人,太乙天尊与众同门前来,要将陆压道人一举格杀,形神俱灭,断其祸患,帝俊、羲和乃竟公然出手施救,将陆压道人提上瑶池去了。

太乙天尊见了,且怒且笑,索性是要赶上瑶池,奉请玉虚符诏,逼帝俊、羲和退位,再立三界之主。

且说八位真人联袂飞上昆仑山头,只听得峰巅金钟响亮,振动云空,阆风巅、天墉城、昆仑宫,凡五楼十二城,处处仙童玉女,神将灵官,俱执幡幢,九光宝盖,跪于各宫各殿之外,烧香散华。

远看瑶池之上,十亿青莲随风摇举,合璧宫前,瑞气腾腾,仙光摇曳,云霞叆叇,万神麈集,皆向曼陀罗大殿跪拜。

太乙天尊冷笑道:“这是弄什么玄虚?敢莫是要聚众与我玉虚一战么?”八位上仙飞空而至,往下看时,倒吃了一惊。却是为何?

只见曼陀罗大殿之前,那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大慈仁者、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的昊天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帝俊,衮冕尽去,着不坏色僧伽梨衣,满头青丝发螺旋而耸,手中持着一串纯青琉璃数珠,坐在曼陀殿前一方蒲团之上,东君帝鸿、陆压道人二人跪在帝俊身前玉陛之下,天后羲和高髻云裳,托着一个玉盘,玉盘中乃上帝冠冕,璀璨生光,射人耳目。

八代上仙见了此景,一时不明所以,且将云光驻停空中,冷眼观瞧不提。

只见那上帝端坐蒲团之上,微启金口,口颂一偈:

“毛头许里乾坤定,大千沙界寸土无。

万象森罗隐现中,一颗圆明无内外。

摩诃般若波罗蜜,甚深般若波罗蜜。”

于是上帝乃举一如意宝珠,遍示殿前大众,只见珠光玲珑,茫茫渺渺,望之无极,内中有苍莽云汉,百千万亿琉璃宝珠重重叠叠,无穷无尽,联成一张青色巨网,包容宇宙,一一宝珠皆映现自他一切宝珠之影,又一一影中亦皆映现自他一切宝珠之影,无量宝珠无限交错反映,重重影现,互显互隐,重重无尽。

于是上帝徐徐曰:“如是,如是,我今已成佛,佛号清净自然觉皇如来,亦号药师琉璃光王如来,亦号金轮炽盛光王如来。”于是清净自然觉皇如来举六通力,放大光明,遍照诸天,无极梵刹,一切境界,皆大震动,从地自然涌出千重万叶绀青色琉璃宝莲台,那如来高居其上,微笑结印。

于是曼陀罗殿前十方无极飞天大圣、无极神王、灵童玉女、九千万人,皆五体投地,顶礼清净自然觉皇如来,颂曰:

“稽首炽盛光明王,普照十方尘刹中。所有日月四天下,一切众生皆蒙益。

有情无情共一体,同入如来光网中。身心毛孔及微尘,一切洞然无不彻。

众生梦想颠倒心,尽是如来光明藏。是故七曜及四余,二十八宿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