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五十一章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第3/3页)
片刻,满室光明卷将拢来,聚成一束,落在拓跋宏头顶,将他罩在其下,好有盏茶光景,倏然倒收而回,光芒消歇,岩画再无异状。
窦太后携拓跋宏向岩画跪拜,立起身来,清声道:“祖神指示,极是明白,群臣八部,见过新君。”拓跋余、长孙道生心中懊恼,只是祖神显象,怎敢有违?只得与众人一起拜倒,山呼万岁,一城皆闻。
新君登辇,在群臣扶持之下徐徐还宫,城中百姓沿街跪拜,叩见新君。
魏太平真君二年,唐贞观十四年,七月初五,拓跋宏即位于太华前殿,年号太和。
拓跋宏继位之后,诸事不动,百官加官一级,尊窦太后为文明保国太皇太后,赫连皇后为皇太后,临朝听政,随又下旨大赦天下,前太子拓跋晃也在赦免之列,旨意命前太子就在瞿摩帝伽蓝出家为僧,永不许出伽蓝一步。拓跋晃素有贤良之名,此番性命无恙,百姓皆称新君仁德,云中金城一切如常。
虽然如此,朝廷蓦然易主,免不了暗流汹涌,那柔然、高车、丁零、突厥、匈奴、敕勒、契丹、女真、靺鞨各部,本是北魏外服,并非血裔,不过是慑于拓跋氏之武力,暂居人下而已。
这时闻听魏主猝死,窦太后奉幼主即位,诸事未定,各部正要借机作乱,传檄北方,言:“皇帝猝崩,天下怀愤,祸首却逍遥法外,此新朝之罪一也;舍长子而立无知之九岁少主,此新朝之罪二也;女主临朝,牝鸡司晨,颠倒阴阳,此新朝之罪三也;太皇太后窦氏,实乃唐主生母,竟执大魏之柄,世间之事,荒谬无过于此,此新朝之罪极也。”
一时天下嚣嚣,诸镇并起,又有吴王拓跋余生母贺兰夫人,因子不得为帝,乃言:“若我子得登大宝,吾死何恨?吾终不能阻我子之路。”自刎而死,拓跋余大恸,收贺兰夫人之尸,率贺兰部引出云中金城,据青海吐谷浑而自立,年号延兴。
北地纷乱,窦太后在云中金城,以耄耋之年,处理边事,通宵达旦,辽东王窦漏头、上党王长孙道生,诸王大臣,各各率部出京平乱。
且说此时南赡部洲,唐尊老子为祖,天下熙和,人口繁盛,贞观十四年,唐有户九千二百万,有口四亿五千万,计五十丁养一兵,唐有兵九百七十万。
北魏之地苦寒,人口不及唐六分之一,然而北地民风彪悍,素以游猎为生,除去老弱妇孺,可谓人人皆兵,所以北魏亦有兵七百余万。
北地乱起,李世民月前得李淳风进奏,言天降不祥之兆,应于北地,早就整军于边关,此时得到消息,魏主果然猝然遇刺,窦太后与幼主临朝,诸部并乱。
李世民大喜,命太子李治与梁国公房玄龄、郑国公魏征、中书侍郎刘洎监国,率十二卫一百八十万禁军,留守长安。皇帝传谕各边都督、总管、刺史、都护,天下七百万大军,尽集于河北,乃拜左仆射、卫国公李靖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引兵一百二十万,东征朝鲜。
皇帝自与赵国公长孙无忌、赵郡王李孝恭、淮安王李神通、江夏王李道宗、鄂国公尉迟敬德、褒国公段志玄、郧国公殷开山、卢国公程知节、英国公李积,倾天下之兵共六百三十万,首尾相继,长达千里,北出长城,欲一举荡平北地,迎还太后。
军次榆林塞,东临碣石,皇帝回望三军,鞭指云中,踌躇满志,乃作诗曰: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
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
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
严鐎息夜斗,骍角罢鸣弓。
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
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
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
三军皆呼万岁,声动天地,朔风为息。
唐军倾国而来,魏廷震动,北平王长孙嵩,引兵二百二十万,来援幽州。
静轮宫中,龙汉殿上,丘处机高坐蒲团,仰望星汉,蓦然拈须向天而笑。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