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浮黎劫 第四十二章 一朝忽惊世界殊(第9/10页)

第三节 莲华色尼

王舍城。

木台已然搭起,台下堆满了木柴,莲华色女坐在台上,有几个白须的长者正在周围忙碌,将香油泼在木柴上,而更远的地方,人们围成了一圈,看着将要自燃的莲华色,有惋惜,有仰慕,而更多的则是鄙夷。

所有的人都知道,莲华色的年纪已经不轻了,可是她的容颜依然如初开的青莲华那样美好,像一轮秋月那样皎洁而苍白,她娇嫩的身躯散发出芬芳馥郁的异香,她的长相完美无瑕,她这一生却充满了坎坷与不幸,很难用语言述说。

太阳升上了中天,时辰到了,长者们在四面同时用火把点燃了柴堆,火焰很快随着一阵阵黑烟腾起,升上天空,渐渐卷向中央木台,莲华色紧紧闭着美丽的双眸,长长的睫毛颤动着,豆大的泪珠从眼角滚落下来。

火焰更猛烈了,火舌已经燎到了莲华色的身畔,她乌黑亮泽的长发开始发黄,卷曲,细小的浅黄色火苗在她周身的衣物间冒出。

这个时候,人群中突然起了一阵骚动。

“阿逸多尊者!”人群发出阵阵的礼赞声,像波浪一般分开两边,一名白衣的年青僧人缓缓从人群中走来。

台上的莲华色也睁开了眼睛,她看到了世尊释迦牟尼座下智慧第一的尊者,阿逸多,他在向自己走来。

莲华色空洞的眼眸中射出了希望的光芒。

尊者向前走来,身周仿佛散发着淡淡的光晕,使他看起来夜空中的星辰那样高远而圣洁。

莲华色在火光中合十向尊者施礼,可是眼泪却止不住地滚滚而落。

尊者已经来到木台前,他慢慢迈步走上火堆,随着他轻缓的脚步,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柴堆上的火焰开始萎缩,减弱,最后跳动了一下,完全熄灭了,只剩下几处余烬还微微散发着热气和青烟。

“尊者,我罪孽深重,我厌恶这个尘世,我也厌恶我自己,请让我死去吧。”莲华色抬起了头,绀青色的大眼睛饱含着悲伤的泪水,这时阿逸多已经站在了她的面前。

“莲华色,我们都会在生死与爱欲的大海中迷失方向,身外的烈火无法焚去心中的烦恼,死去并不能让你得到解脱,只会让你沉入更深的苦海。”阿逸多柔声说道。

“那么,该怎样做才能得到解脱呢?”莲华色低声抽泣。

阿逸多并不直接回答,合掌缓缓诵念:

“不应作而作,应作而不作。

悔恼火所烧,证觉自此始。”

他的声音很轻,但是周围所有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我这样污秽不堪的罪人,也可以亲近正法,得到清净么?”

阿逸多微笑点头,伸出莹白如玉的手掌,覆在了莲华色头上,继续念诵:

“若人罪能悔,悔已莫复忧。

如是心安乐,不应常念着。”

阿逸多提起手掌,莲华色满头青丝纷然落下。

“今兹而往,世间再无莲华色女,唯有莲华色尼。”

“是,尊者。”莲华色的身体微微颤抖,合起双掌,深深低下头去。

一刻钟后,她再一次抬起了头,青莲般的眼睛里已经没有了悲伤,只有无比的清澈,仿佛能够一直看进人心底的清澈。

阿逸多见了,心头不由轻轻一动,他随即将这个念头抹去,低声说道:“莲华色,我们走吧。”转过了身子。

莲华色尼低低应了一声,合掌低头,跟在他身后,走下木台,走出柴堆,走过人群,向天边走去。

世尊释迦牟尼坐在苍翠的贝叶林下,他的弟子们围坐在身旁。

当年在尼连禅河边冥思苦行的年青人,今年已经百岁有余了,他虽然已经成就了正等正觉,知道了世间真正的道理,却不准备用修持之力保持自己的色身,他想和世间的众生一样经历生、老、病、死的痛苦和无常的烦恼,因此现在他的身体已经衰朽不堪,像冬日的枯木一般了无生气,只有低垂的眼皮底下仍旧闪着隐约的、不属于尘俗的光芒。

阿逸多带着莲华色尼从远处走来,莲华色尼上前向世尊恭敬地合十顶礼,释迦牟尼温和地微笑,叫她起来,和比丘尼们坐在一起,然后他的目光转向了阿逸多。

“阿逸多,你可以度脱他人,为什么自己的心却动摇了呢?”世尊说。

“是弟子道心微浅。”阿逸多躬身作礼。

“一念动时,便堕十世轮回。”世尊轻轻叹息。

阿逸多合掌微笑,坐了下来。

释迦牟尼右手虚拈,低声诵偈:

“诸法不牢固,常在于念中。

已解见空者,一切无想念。”

阿逸多闭上了眼睛。

大众同声诵念:

“诸法不牢固,常在于念中。

已解见空者,一切无想念。”

数百弟子的诵念声中,阿逸多通身上下发出耀眼的七色光华,灿烂的焰火冲天而起,阿逸多在氤氲的光气中消失了,刚才他坐过的地方只剩下一堆晶莹的舍利,玲珑剔透,血一般通红,雪一般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