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5/6页)

冯主席也是集团的干部,余思雅跟他透了个底:“我找了省铁路局,希望将咱们的食品推广到全省其他10个铁路局,这个事情一旦成了,清河鸭食品每个月的出货量很可能要翻倍,咱们必须得提前做好准备。”

冯主席倒吸了一口凉气。铁路局的威力有多大,他很清楚,光是省城铁路局和宜市铁路局,每个月就要给他们贡献一两百万的销售额。要再来十个铁路局,哪怕不如这两个铁路局的规模大,但架不住量大啊,算下来肯定要超过这两个铁路局的需求量。

“我明白了,正好他们这些养殖场也尝到了甜头,咱们清河鸭集团设立一个鼓励奖吧,将这些养殖场的负责人召集起来开会,给前三名发个奖状,公开表扬一下,然后趁机公布前三名养殖场的销售额,刺激刺激其他的养殖场。余总,你看这主意怎么样?”

果然,冯主席就是适合搞这个。余思雅简直对他这个主意佩服得五体投地:“冯主席,你这主意好,这样吧,正好咱们集团也要开总结大会。你将他们请过来,就说咱们准备开个表彰大会,并请大家一起聚聚餐,联络感情。”

要搞就搞大一点,顺便把清河鸭集团的业绩也亮出来刺激刺激他们,就不信他们看到清河鸭赚了这么多钱,还能无动于衷。

“好,那我去安排了,时间定在什么时候?”冯主席高兴地问道。

余思雅盘算了一下说:“就定大后天吧,职工大会也是那一天。”

约定好了时间,次日余思雅便去饲料厂考察情况。

饲料厂比上次回来的时候又热闹了许多,厂子里新添了十几台机器,产量达到了一天十几吨的成绩,饲料的出厂量也在稳步增长中,目前已趋近于收支平衡。只要明年各大养殖场进一步扩大规模,对饲料的需求提上去,饲料厂第一季度应该就能实现盈利。

不过最让余思雅欣喜的还是猪饲料的进展。经过试验,养殖场喂养饲料的四头肥猪已经长到了两百来斤一头,完全可以杀了,另外四头喂养鸭饲料的也有一百六七十斤,一样可以宰了。

这说明猪饲料的配方是切实可行的。

看完了生猪,余思雅直接去找贺中华教授,结果实验里却没有人。

余思雅有些疑惑,问其他工作人员:“贺教授呢?”

“贺教授这几天请假,回去休息了。”施立平轻声说道。

余思雅优点疑惑:“他身体不舒服吗?看医生没有?”现在贺教授可是他们饲料厂的镇厂之宝,容不得有闪失。

施立平咳了一声,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低声说:“那个……贺教授的爱人怀孕了?”

余思雅吃了一惊:“多久了?”

“刚查出来没多久。”施立平跟余思雅讨论这个还是有点不自在。

那就棘手了,也不知道他们两口子准不准备要这个孩子。犹豫了一下,余思雅说:“一会儿我跟你去探望探望贺教授夫妻。”

她让林红旗回去准备了一些营养品,然后跟施立平一块儿去了饲料厂后面的小院。

冬天到了,小院里的花花草草枯萎了,但清理得很干净整洁,小院的一角还弄了个竹编的鸡笼,养了两只鸡,屋檐下多了一些本地的竹编木制家具,房梁上还挂着一排金黄的玉米棒子,看起来多了些生活气息。

几个月不见,贺教授夫妻俩的精神状态都好了不少,他妻林淑子甚至还冲余思雅笑了笑,不像以前那么怕见生人了。

贺教授轻轻拍了拍妻子的手:“你回屋歇着吧,别累着了。”

林淑腼腆地笑了笑,像个不谙世事的少女,轻轻进了屋。

余思雅将手里的礼品送了过去:“贺教授,我带了两袋麦乳精回来,给阿姨补补身体。”

这句一出,贺教授就明白她应该是知道了,素来没什么表情的脸上闪过一抹不自在:“你……你都听说了啊?”

余思雅点头,开门见山:“对,贺教授你有什么打算?乡下的医疗条件并不好。”

而且林淑四十来岁了,算是高龄产妇,不管要不要这个孩子,都应该从长计议,早做打算。虽然从余思雅的内心来说,她肯定不希望放贺教授这个人才走,但如果贺教授为了妻儿要走,她也不打算拦着。

贺教授犹豫了许久说:“我们打算将孩子生下来。我跟阿淑在国内都没什么亲人了,我又比她大了十来岁,如果我先走了,没个孩子,她一个人怎么办?不管男孩女孩,有个孩子也有个念想,也有人照顾她。”

余思雅猜到了,他们有过孩子又失去了,承受了丧子之痛,如今又有孩子来了,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多半是舍不得打掉孩子的。

“那贺教授你们打算回城吗?”余思雅直白地问道。城里的医疗条件更好,红云公社就一个卫生院,里面的医生都找不出一个科班出生,念过大学的,很多都是赤脚医生,而且没什么药。平时也就能治个感冒头痛的小病,其他病只能去县里。乡下人得了病,很多都是熬过去的,实在忍不了了就去卫生院开点止痛的药,很多得了比较严重的病的人只能等死,至于生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家里生的,只有难产才会送去县里,这就是乡下医疗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