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371聚与散(第2/3页)

至于那些勋功章,要是纪念馆博物馆要,那就送给人家。

人家要是不乐意要,那就由村长处理。

村长拿着老支书的遗书跟阮文商量,“你觉得怎么样?”

“这些纪念章,给我吧。”

阮文看着那套去年阅兵时,老支书穿出来的新军装,上面挂满了纪念章,“我没什么事,打算和谢蓟生走访一下这些抗战老兵和当年的志愿军,看能不能为他们做些事情。”

她总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村长利落地应下,“好,要是有啥地方需要俺们帮忙,你尽管开口。”

……

老支书的后事处理的很快。

第三天的时候,阮文离开了王家沟。

她又去了趟县里,准确点说是去了那俩工厂。

棉纺织厂和日化品厂。

待了小半天后,阮文带着女儿回省城。

“妈妈,你是不是又要忙了?”

谢元元听到了的,她听得真真的。

“是啊。”

阮文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瓜,“不过等你考了学再忙,我这段时间会陪着元元的。”

谢元元拿出了那枚纪念章,“是因为这个吗?”

她看到了上面的字样——抗美援朝纪念。

记得姑奶奶和舅舅说过,祖父就是一个很勇敢的兵,也死在了这场战争之中。

“是也不完全是。”

阮文摸了摸女儿的脑袋,“喜欢纪念章的话找你爸爸要,他有很多的。”

“真的吗?”谢元元还真不知道,她从没听爸爸说起过这个。

“当然,他可是个大英雄,厉害着呢。”

……

谢蓟生没想到,自己出去开会几天时间,等再回来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

阮文对寻访抗战、抗美援朝老兵这件事十分的坚持,“我不知道自己现在还能忙些什么,或许我可以去九三学社搞一个闲职,又或者去公司的研发室跟那些人聊天寻找新的思路,可没有我这些事情一样有人做。”

但这件事不同。

等国家富裕了,有钱来弥补这些英雄们,那已经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可又有多少人能等到二十年后呢?

大家都说老支书是喜丧,他大半辈子孤苦,临了这十多年有人给他养老送终,整天好吃好喝从来不用犯愁。

比大部分人都强多了。

这中华大地有多少像是老支书这样的人?

又有多少人能够像他这样衣食无忧的安然离世呢?

或许如同很多老战士,国家有危难他挺身而出,当战争结束后他解甲归田当一个普通人,并不需要她的照顾。

可总有那些需要照顾的。

她能出一份力是一份力,能尽一份心便尽一份心。

谢蓟生看着略有些激动的人,即便当初在日本,她操纵着几十亿的外汇,都远没有这般激动。

“我不是要阻拦你。”

抓住阮文的手,谢蓟生温声细语道:“只是这件事,你个人出面并不合适。”

阮文早前做事都是有筹谋的,不管做什么向来都有所计划。

即便是临时起意,也会把事情安排的极为妥当。

这次实在是太过于仓促了些,而且还触碰到一个极为敏感的地带。

军队。

即便是退伍老兵,那也是军队曾经的一员。

不跟军.委那边打招呼,怎么可以?

“我知道!”

阮文十分认真的看着谢蓟生,“所以你得跟着我一起做这件事。”

反正都是退伍兵,老兵与老兵之间的差别也没那么大,不是吗?

“你不乐意?”

这质问来的突然,比先有的鸡生蛋还是先来的蛋生鸡还要难上几分。

谢蓟生恍惚失笑,“怎么会?”

他很是感谢这些年来阮文对他的支持,不然他的工作哪能进行的这般顺利。

如今阮文有了新的想法,投桃报李他也会全力支持,怎么可能不乐意呢?

……

首都的几个部门谁都没想到,阮文没去对外贸易部搞金融,没去农业部继续搞垦荒,也没去外交部从事外交事业,反倒是去了一个新建的部门工作

退役军人事务部。

这不是拿蘑菇蛋去轰炸蚂蚁窝吗?

是不是太大材小用了点?

程部长第一个联系阮文,但阮文这会儿正忙着呢。

事务部和其他部门不同,没有财政拨款,自力更生。

除了国字号部门以外,国家予以最大的支持大概就是给了栋楼,让阮文能够在这里带领人办公。

兜兜转转,阮文到底还是来到了首都。

好在谢元元已经初三毕业,等到九月就来首都读少年班。

而谢蓟生也从省大跳槽到了清华,如今正与周建明筹备组建新的实验室。

一家人齐齐挪窝,让陶永安不知道该说什么才是。

阮文发展新事业,他自然是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