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灯暗 十六 假作真时(第6/7页)
“然而奴婢在事后反复思索,才发现这个只出现了一瞬间的刺客,唯一的作用,就是让皇后殿下采取了一个举动,那便是,将王姑娘迁往雍淳殿。”
王皇后冷笑道:“这么说,我疼惜阿若,意欲为朝廷和夔王保护夔王妃,是做错了?”
“不敢,奴婢并未说此事是皇后的错,奴婢的意思是,为什么当时王姑娘身处重重包围之中,反倒促成了这桩疑案的发生?因为,雍淳殿是一个事先早已安排好的,最适合作为王若凭空消失的舞台,是整个宫中,看起来最严密,实际上最适合那个消失戏法的地方——”
她从袖中取出一张折叠好的薄纸,展开在众人面前,正是她事先早已备下的雍淳殿地图。
她按住自己发间的银簪,拔出中间的玉簪,在纸上描绘示意,对堂上所有人说道:“雍淳殿原本被拿来作为内库,四面高墙牢不可破,而且皇后又请陛下调集了两百兵马集聚此地,如此的严防密守下,王若又是如何消失的呢?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王若似乎有意地在失踪前走出阁内向王爷致谢,让我们注视着她走回阁内,然后就在一个根本不可能消失的、最严密安全的地方消失了。”
她的簪子在最中间的内殿东阁画了个圆圈,显示这是重重守卫的最中间:“在她失踪之后,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眼看着王若走进阁内,她却能在转瞬之间就消失?到底她是如何避过所有人的目光,瞒天过海消失的呢?”
堂上一片寂静,就算是早已知晓内情的李舒白,也不由得全神贯注地听她破解这个本案最核心的诡计。
“其实我们一直都被误导了。就算设想一万个可能,也根本无法得知她究竟如何在雍淳殿消失。直到我在西市街头受到一个戏法艺人的启发,才发现这个失踪案的真相——并不是王若神秘地在雍淳殿东阁消失,而是一开始,王若根本就未曾进入过东阁!”
王麟冷冷道:“可老夫却听说,包括夔王与你,还有当时把守在殿内的数十名护卫,全都是眼看着王若进入内殿东阁的,她明明在当场众多人的注视下走进了阁内,你现在又说她并未进入,难道说,当时所有人都出现了幻觉?”
“并非幻觉。因为不知王尚书您是否注意到,雍淳殿自内库改成居所之后,为了改换那种古板的四方造型,特意在内外殿的间隔,也就是中庭靠近内殿的地方,陈设了一座假山?”
“但这座假山十分矮小,只有一两个地方的石头高于人头,难道这也能动什么手脚?”
“只要一个地方能遮住人头就行了,”黄梓瑕十分冷静地说道,“其实,这个戏法只需要一瞬间,就可以成功——因为王都尉对现场侍卫们的分派,使得假山的后面并没有人。唯一能看见假山后的,站在东阁窗外的那两名侍卫,也被勒令全程面朝窗户,紧盯出入口。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众人看着王若回到东阁,其实只是看着她的背影一路行去而已。”
“所有人看见她的背影,还不够吗?”
“当然不够。因为,那看似神秘复杂的失踪,只需要一刹那。而她刚好有一刹那,能让所有人都看不见,”黄梓瑕的簪子指向假山,“内外殿之间,是一座十分低矮的假山,中间有一条青砖地蜿蜒而过。这里,就是最高点,堪堪遮过身高五尺七寸的王若。所以,只需要一个穿着与王若同样衣服、梳着同样发髻、戴着同样首饰的女子事先躲在假山后,在王若走到最高那块假山石的一瞬间,王若弯腰蹲下,而她直起身子,走出假山,刹那之间,移形换影,在我们注视下走向内殿东阁的王若,此时就可以变成了另一个人!”
黄梓瑕回头,看着伏在地上瑟瑟发抖的闲云与冉云,缓缓地说,“当时陪着王若过来见夔王爷的,是冉云,所以在假山后假扮王若的那个人,自然就是闲云了。”
“荒谬!”王麟冷笑道,“杨公公好厉害的猜测,看到街边一个戏法,就能这样被你转嫁到案件上。为了牵强附会,公公连王若与闲云的身高相差半个头都不在意?王若身材比常人修长许多,难道从假山后出来的王若,背影一下子矮了半头,也没有人会注意到?”
“要改变身高并不难,尤其对女子来说。坊间卖的登云履,下面垫的木底最高的足有五六寸,让闲云高上半个头并不是难事。而闲云在进殿时,我注意到她的脚在门槛上挂了一下,这自然是因为穿不惯那样的鞋子。而另一个更有力的证据是,闲云在进殿之后不久便出来了,带着食盒去了殿后角落的小膳房。我估计,在那里她应当是烧掉了自己乔装的衣服和鞋子。可惜她经验不足,又太过慌张,留下了证据让我们在灶台中翻找出了一块状似马蹄的半焦木头,那正是登云履鞋底的残跟,留下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