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5/7页)
我和她的大学生活剩下最后一个学期,毕业后会面临离别。
对平时在一起的恋人而言,毕业后如果距离和环境的改变不大,
那么可能只是彼此要学会调适而已。
但对我们而言,这种状况很可能致命。
我们之间的最大问题,在于每走一步,鞋里的沙都会磨痛脚,
必须忍受一些痛苦才能往前走。
就像拿着一根长竹竿走钢索的人,勉强维持平衡往前走。
但只要一只鸟停在竹竿的一端,就可能让他失去平衡而摔落。
毕业后面临的变量,可能就是那只鸟。
我其实已做好心理准备,打算当鸟停在右端时,双手迅速往右移动,
当鸟停在左端时,双手迅速往左移动。
无论如何,我要让竹竿保持水平,继续向前走。
然而她在学期初告诉我,今年夏天结束后,她将到美国留学。
说这些话时,她坐在M栋侧门水池边的石椅上,眼睛看着水面。
那时是黄昏,天气晴朗,凉风徐徐,水面泛着阵阵涟漪,
但我心里刮起狂风暴雨,水面波涛汹涌。
我们足足沉默了半个小时,直到天色昏暗。
“其实这样很好。”她终于打破沉默,语气很平淡,“以后应该不用压抑,也不必克制,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或许想做什么也可以做什么。”
原本看着水面的我转头看着她,但她的双眼始终注视着水面。
如果你在住院,有天医生突然告诉你:
从今天开始你可以爱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担心油腻、胆固醇,不必运动或养生,而且喝酒、抽烟、熬夜都没关系。
那么这代表什么呢?
我想应该是在宣布你的死期,而且无药可救,怎么保养身体都没用。
看来这只停在竹竿上的鸟,是只巨大的老鹰。
我已经无法维持平衡,只能摔落。
从此之后,她绝口不提出国时间、念哪所学校、多久回来等。
同样地,我也是。
这大概是认识她以来,我们两个很有默契的第二件事。
或许别的恋人知道死期后,会选择提前结束,
但我们却是好好珍惜剩下的日子。
见面的频率比以前高,见面的时间比以前长,
见面时所做的事也比以前多。
可惜她说话时的平均温度,并没有比较热。
然而我一直对她说的那句“其实这样很好”耿耿于怀。
那句听起来仿佛是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有时胡思乱想,觉得她那句表达了“终于可以离开”的解脱之意。
她是认识我之前就有了出国的打算,还是认识我之后才有的?
如果是认识我之后才想出国,是不是因为她始终离不开、回不来,
于是干脆远走国外,让我们之间自然结束?
而我呢?
原已准备战战兢兢迎接任意一只鸟落在竹竿上,
没想到发现是只老鹰后,却立刻束手待毙。
我是不是也知道自己游不出她的旋涡、上不了岸,
于是潜意识里在等待一个理由或力量拉我上岸?
这只老鹰的出现,是让我们一起逃避,
还是一起解脱?
去看夕阳吧,珍惜太阳还挂在天上的时候。
我和她各骑一辆机车,约好在海边碰面。
我本想载她就好,何必搞得这么麻烦?但她坚持各骑一辆。
“你不是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我说,“我想骑车载你。”
“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她说,“我想自己骑车。”
她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坚持,即使死期快到了也是一样。
除了认识她第一天时骑车载过她,后来就没载过她了。
如果约在校外,我们总是先说好时间和地点,然后各骑一辆机车去。
我会提早到,然后静静等她。而她总是迟到。
我也突然想到,她从不跟我一起吃饭。
我约过几次,她总是拒绝,而且没有理由。
刚开始很纳闷也很沮丧,后来习惯了,
便把这也当成她莫名其妙的坚持。
她说约在海边碰面就好,我只能苦笑。
她到底知不知道所谓的“海边”有多大,
这跟“水池边”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
还好她总是迟到,我便在海堤上来回快速走动,有时还跑步,
边走边睁大眼睛看她到了没。
来回走了十分钟,已经有点喘了,才终于看见她。
我走向她,她缓缓停好机车,收好安全帽。
“走吧。”她说。
“其实我跟时间一样。”我说。
“嗯?”
“一直在走。”
“神经病。”
我们一起走上海堤,再走下海堤,踏进沙滩。
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很工整,几乎是四条笔直的线。
走到离海浪拍打十公尺处,她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