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7/8页)

“在等人吗?”她很优雅地在我对面坐下,言谈举止当中透着让人舒服的气质。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眼袋深得有些过分了。

她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解释道:“没办法,经常熬夜,眼袋就出来了。我还想着,要不要去做个去眼袋手术呢!不过听说很疼,一直在犹豫。”

“失眠吗?”我问。

“那倒不是,经常要到半夜写作才有灵感。”她淡淡一笑,“职业病。”

我很惊喜,差点脱口而出“我也是作家”,又觉得不妥,忍住了。

“你是同行吧?”该死的,我简直怀疑她有读心术。

“啊,算吧……”我尴尬地承认,“不过你怎么知道?”

“看你翻杂志就能猜出来,外行一般会翻图片,再顺便看文字。而同行会喜欢先看版权页,再看目录,最后再翻内容。”

“哈哈,似乎真是如此。”

“我还能例举很多……”她也来了兴致,又找服务生点了杯饮料后开始跟我攀谈。后来我们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广。看得出她非常博学,充满内涵,短短时间就让我很燃起一股敬佩之情。

但后来实在聊得太久,我又有些担忧了,我心想:初次见面未免也太热情了吧?难道是富婆出来搜寻猎物?她似乎有所察觉,笑而不语地从包里拿出来一沓复印出来的稿件,上面批注了很多红色的修改笔记。我只一眼就认出来了,是我自己写的那四万字。

“你的故事还不错,这是修改意见。”明明是很突兀的转折,她却一脸从容。

“你、这究竟是……”我一时不知所措,尴尬得恨不能掘地三尺。

她显然乐在其中,朝我伸过手以示友好,“我是雯姐的一个老朋友,你可以喊我林姐。”

“你好、你好。”我忙跟她握手。

后来我才知道,林姐是圈内一位当红的古言作家,她之前写的一部穿越宫廷剧还拍成了电视剧,收视率爆红。不过她为人低调,很少在媒体上露面。林姐早前曾卷入一场被人污蔑的“抄袭”风波,多亏了雯姐的一些公关手段才帮她解围,后来两人就成了不错的朋友。这次雯姐托她帮忙,她欣然答应了,这才有了今天这场见面。

“我之前跟你聊天是在观察,其实一个作者有没有天分,具不具备写畅销书的潜质是可以看出来的。总之,年轻人,我挺看好你的。”

“啊,没有……谢谢。”喜悦又羞愧的情绪一时竟让我言语混乱了。

她掏出笔,在一张便笺写下一串数字,“这是我的QQ号,以后我们可以网上联系。你每写两万字,就传我一次,我看了再跟你讨论下情节。”

我还没来得及点头感谢,雯姐的电话就打过来了,我赶忙起身去接。

“喂……”我压低了声音。

“谈得还愉快吗?”

“还行……不过你这样玩,我压力很大啊。”

“怎么?别告诉我你们已经在宾馆了,她可是最爱潜你这种文艺小青年了。”

我差点口吐鲜血,“不是……我的意思是,你就不能事先通知一声吗?搞得在演电影一样。”

“这叫惊喜懂不懂?好了,大神我也请出来了,接下来就看你自己了。”

“嗯,明白了。”我手捧着电话说不出的感动,不过当我再转身时,林姐不见了。我拿起桌上的那张写着QQ号码的纸条放进了口袋。去柜台时,柜台小姐朝我热情地笑,“之前那位客人已经付过账啦。”

新小说创作期间,我跟林姐联系频繁。

她时常会向我推荐一些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让我借鉴。我们第二次见面时,她还拿出了自己早前一本青春作品的修改前后版本给我看,让我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当然,那段时间里她教会我的还不止这些,作为一个知名作家,她用自己的经验教我如何维护个人形象。比如微博、博客、贴吧,这些看似只是私人生活的感情宣泄处,加以利用都可以变成强化自己形象和辨识度的宣传平台。林姐说过一句让我感触很深的话,她说:“陈默,记住,人们喜欢你哪一面,你就将哪一面放大给他们看。所谓真实,并不是要把你的每一面都展示出来,只要保证,你所展示出来的那一面是真实的。”

至于雯姐,如今她负责统筹A、B版两本刊,表面上一碗水端平,只会例行来催下我杂志流程和交稿时间。但稿件最终版出来时,我却发现稿子的某些小细节处她有帮忙修改润色。那种感觉很复杂,一方面我很感激,同时又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暗自咬牙。

工作之余我开始没日没夜地用来看书和创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有了前面八万字的内容和第一章的顺利连载。

那段时间沈聪去欧洲度假,最频繁陪在我身边的是小凉。事实上,幸亏不是沈聪,否则我静心写作会变得比登珠穆朗玛峰还艰难,她绝对是那种可以把方丈住持的圆寂大会都搞得鸡飞狗跳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