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大争(28)(第6/7页)

谢青鹤都忍不住想拍手。和詹玄机相比,白芝凤这人是真的毫无立场,难怪比詹玄机混得好。

待所有谋士散了之后,陈起单独留下白芝凤问策,白芝凤压根儿就没讨论方向性的问题,他直接就向陈起提供了攻打王都的上中下三策——陈起想打王都,目前的局势也可以打王都,白芝凤就不会做其他的考虑。

结束这场议论之后,陈起打发谢青鹤跟着白芝凤去见留守青州的文士。

华璞继任青州牧之后,将衙门搬到了别宫出云殿,陈起当然不肯让家臣冒犯,他住进别宫的当天,就让安莹把原来的青州牧衙门搬到了早已废置的尚书府。

这地方距离别宫距离不远,不到五里地,白芝凤怕冷不肯骑马,谢青鹤随他乘车。

“这天下,从名份上来说,还是秦廷的天下。”

“如今我们手里的十多个州府,都没有牧守当任。民务文官以长史为长官,防务则是由郎主亲命武将统管。此前议定来青州做长史的,也是东楼旧人,小郎君或许是没什么印象了,他叫沈俣,字英姿,出身相州,是郎主少年知交……”白芝凤叭叭给谢青鹤介绍。

又是一个猛人。

沈俣能诗擅赋,在后世是与田文齐名的文豪,但是他最厉害的并不是笔杆子,而是他调理民政、主持农务的才能。他主政的州县哪怕遇到灾年也很少闹饥荒,待陈起登基之后,人尽其才地将他放在了民部主管天下农事,他在任时整个陈朝就没有大规模的流民难民潮。

沈俣也是后世被民间膜拜的农神之一,淳朴的百姓相信只要得到沈俣的庇佑,就可以永无灾荒。

想要教农人们好好地种田,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灾可以赈济,地理可以改造,唯独人事的纠葛牵扯太多,譬如一地牧守苛虐百姓,譬如朝廷无故征召徭役虚耗民力,譬如皇粮国税压榨太过使生民无依……沈俣主政一方能保证不闹饥荒,那他必然是个性格极其强硬、能够左右麾下各房官吏、使吏治保证起码清明的猛人。

白芝凤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告诫谢青鹤,沈俣这个人,脾气不大好。

州牧的官位要秦廷册封,在陈家的地盘上,一州长官最大的就是长史。事前没人知道陈起会把青州交给谢青鹤,沈俣来青州就是做长史的——他那暴脾气就得当家作主。

谢青鹤也没打算大刀阔斧在青州搞事情,有沈俣这等猛人坐镇,他只管偷着乐就行了,这活儿难道还有抢着干的?沈俣干得再好,还能把他的身份挤掉,去给陈起当儿子么?

白芝凤就听见小郎君和善地笑道:“我在青州也是读书骑射,去衙门做个样子而已。”

没多时,新的青州府到了。

陈起叫谢青鹤开府,所谓的“府”就着落到了青州府上,这里本该是谢青鹤的地盘。

陈利护着谢青鹤下车,白芝凤领着他进门,在一处刚临时修缮好的排房里见到了正在盘点籍册的诸位文士,以沈俣为首。旁人来见礼都挺客气,唯独沈俣见了谢青鹤与白芝凤,脸色不大好。

谢青鹤既不想抢功,也不会抢活儿干,一路客客气气地打招呼,很快就表明了心迹:“丛年小德薄,正经书且没读通几本,尊奉父主钧令,来此向各位前辈近习参详民务,少说少问少添乱,多看多想多长进,衙中事务还得偏劳诸位君子。”

众人纷纷还礼,嘴里客套几句。

沈俣脸色稍微好了些,看着白芝凤时,还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

中间白芝凤出去更衣,谢青鹤看见沈俣也跟了出去,两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茅厕里“私会”,一前一后回来之后,沈俣的脸色又好了一些,好歹是不再拿眼睛剜白芝凤了。

谢青鹤不禁觉得陈起这边的生活实在热闹,光是谋士幕宾这一团就够有趣了。

这可是个动不动就受辱自杀的时代,当主公的没能把水端平,随时都会发生流血事件。幕宾里流血事件多了,就会影响东主的风评,让有才之士不再前来投奔……就是个恶性循环。

陈起的前一任谋主詹玄机谦谦君子以德服人,继任谋主白芝凤整一个端水大师。

在青州府衙里盘桓了小半天,白芝凤还设宴让谢青鹤与诸位新上任的官吏吃了顿晚饭,谢青鹤嘴里说不会来多管闲事,倒是把这批人的姓名长相来历性情都摸了个七七八八——就算不来衙门干活,他以后也要常住青州,抬头不见低头见,他日再见若是不认识了,那也挺尴尬。

酒足饭饱之后,白芝凤又乘车亲自送谢青鹤回宫,路上突然说了句不相干的话。

他说:“毛殊此人嘴是有些笨,心里明白。”

谢青鹤知道毛殊聪明,若是毛殊有幸活到陈起御极,不说封侯拜相,六卿中总有一席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