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传世经典(第5/6页)
他脸上那副总是玩世不恭的神情,在读到丰碑上文字的这一刻荡然无存。
吴紫皋又后退了两步,仰着头,望着那些遒劲的笔触,那些仿佛从肺腑里掏出来的评价,那些……让他眼眶微微发热的文字。
真的是在评价《银鉴月》。
作者总是能一眼看出,一个读者的评价,到底深入到了哪一层。
有些人草草看过,连第一回 都没读下去,便自己臆测了一番作者的意图,这种评论,吴紫皋连对它发笑都觉得浪费力气。
有些人从头读到尾,其中的人物或是情节触碰到了他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作者深感共鸣,说出许多溢美之词,这类评论,作为创作者吴紫皋很感激,但也清楚他并没有这些人说得这么好。
还有些人,他们本身就是学识过人之辈,甚至自己也有过深刻的创作经验,这些人的评价或是一针见血,或是冷静客观,无论是褒是贬,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它们让创作者明白,自己的作品在同一创作谱系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如果他想要精进自己的技艺,应该向着什么方向努力。
眼前这座丰碑上,就刻着许多这样的评价。
这绝不可能是伪造的,吴紫皋无法想象,凭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力量,能够伪造出这么多种拥有不同积淀、不同口吻、不同角度的评论。
一向多疑的他,此刻亦是心悦诚服,他越看越是信服,越看越是热血沸腾。
不知不觉间,吴紫皋围着这座石碑转了一圈,将石碑上的文字仔仔细细读了一遍。
某种可以称之为灵光的东西,就这样照进了他的脑海,他再次回顾自己的作品,只觉得以前是站在庐山之中,不识全貌,现在却飘然于云上,俯瞰脚下,一切沟沟回回都清晰可见,那些蜿蜒的小径,那些走不通的死路,那些畅快平坦的大道,还有见不得人的深渊,此时,都在他心目之中,历历呈现。
原来……是这样的啊。
吴紫皋豁然开朗。
他猛地睁开眼睛,那些巨大的白色丰碑,丰碑上不同字迹的文字,全都烟消云散。
他的眼睛里似乎还留存着瞬时的记忆,还能看到一座座发光的白色巨塔,横亘在幽远的天幕之下。
吴紫皋眨了眨眼睛,渐渐地,船舱顶上的木板、周围木制家具的轮廓,在幽暗的光线里,模模糊糊地显示出来了。
他感觉到自己身下硬邦邦的床板,嗅到那股熟悉又呛人的霉味,没错了,这就是驶向江南的标船,这会儿应该正在大运河上晃着呢。
他是做了个梦吗?
吴紫皋不禁抬起手,捂住自己的额头。
这梦也太真实了,又真实,又离奇。
他竟然进入了一座全是巨大丰碑的碑林,每一座丰碑都代表着一部青史留名的作品,丰碑上面还刻着后世的评价?
他白天里也没想这些有的没的啊,难道是因为宋凌霄跟他说了一句,让他想想新书,他就幻想出了这么让人老脸通红的梦境?
难道,他竟然是这种渴慕虚名的人!而且意淫能力还特别强!活生生给自己意淫出了一个丰碑大花园!
诶嘛,还好梦境没有第二个人看到,否则他的老脸都要丢光了。
想想他围着丰碑转,当时差点激动地留下眼泪来,那个场景,如果被第二个人看到,他玩世不恭的形象就要崩塌了。
——当然,梦里的宋凌霄不算人,只是一个吴紫皋捏造出来的负责场景介绍的工具人。
吴紫皋轻轻舒了一口气,坐起来,点燃桌上的油灯,看着烛火在空气里跳跃,他忍不住又去回想那个梦境。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拿起了笔,坐到桌前,在纸上默写起梦里看到的评价了。
就算那个梦非常的荒诞无稽,这些评价,其实还是很有价值的。
吴紫皋蘸了蘸墨水,写了半行,定睛望去:
“香蕉皮比香蕉大。”
这什么玩意儿?
不是,他梦见的那些评价是真的很有见地啊,当时他还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所以才会坚定不疑地相信宋凌霄介绍的是真的,不是骗人的。
可是,为什么他默写下来的这句话——倒踏马的也很有道理。
吴紫皋定定地盯着纸面上那句话,仿佛被洗脑了一般,再也想不起任何一句梦中所见,满脑子都是:“香蕉皮比香蕉大。”
香蕉皮确实比香蕉大,否则怎么装得下香蕉呢,这真是一句至理踏马的名言啊。
“啪”,吴紫皋把笔摔在了纸上,一片墨迹溅起,掩盖住他写下来的唯一行字。
……
宋凌霄还站在“碑林”空间里。
他刚才眼睁睁地看见吴紫皋“啪”地一下消失了。
这什么情况?
明明刚才吴紫皋还像个欢脱的小鸟儿一样围着石碑转,将那些夸奖他的话颠过来倒过去地看,嘴里还念念有词地重复着,完全没有以前那副“我不在乎”“写着就是自娱自乐”“不想出版”的淡泊劲儿了,分明就像个作文得了满分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