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建立创意导向的薪酬体系(第5/6页)

陆樟溪一愣,想到这样的宝贝,宋凌霄只有一副,竟然还送给了自己,不禁有些感动,他连忙起身首谢,脚下一软,差点摔了个趔趄。

宋凌霄将陆樟溪扶到达摩院大堂门口,目送陆樟溪跟陈燧一起离开。

待两人走远,宋凌霄立刻扔掉了形象,蹦蹦跳跳地回到大堂内,将陆樟溪整理出来的薪酬体系教给掌柜苏老三。

另外一边,平水街上,陆樟溪对陈燧感叹道:“这位书坊主果然了得,我还没回过神来,就被他榨干了,果然这样的美人我无福消受,只有六王爷您天赋异禀,能把得住。”

陈燧从鼻子里哼了一声,那必须的,你想什么呢,你在凌霄这里,只是一个工具人。

……

六月十六,凌霄书坊第六次大会在达摩院召开。

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凌霄书坊最新薪酬体系颁布,《绣像本第一奇书》上市,尚大海《司南辞典》过选题会。

创意小组的工作形式,小组抽成制的报酬体系,都大大激励了凌霄书坊员工们的斗志,编修会更加努力去找好作者、好画工、好刻工,销售梁庆也跃跃欲试,想亲自主导一个项目;同时,项目小组分成制度,决定了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有基本的创意判断能力,想要赚钱,就要跟着最有市场潜力的项目走,因此,反过来推动所有员工、不论是编修还是坐着、画工还是销售,都要格外重视选题大会,在选题大会上选择他们认为有钱景的项目。

接下来就是《绣像本第一奇书》上市,经过漫长的修订和刻板过程,就在六月十八日,《绣像本第一奇书》正式开售,前景非常明朗,各大书铺都预定了大量的现货。

梁庆打算给《绣像本第一奇书》搞个噱头,他已经联合三家戏楼排演出一折《银鉴月》中苏鉴鉴和银娘斗法的戏,《银鉴月》中四名主人公都将在这出戏中露脸,尤以呼声最高的苏鉴鉴和银娘戏份最多,足以让看过这本书的过过戏隐,没看过这本书的被吸引来看这本书。

“到时候我们就去满金楼摆戏台子,在洒金河的凌霄书坊总店里卖有紫皋哭哭客亲笔签名的《绣像本第一奇书》,我的中军大帐也设在那里,每个时辰报一次销售,连报三天,十分刺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我会事先准备好吃的喝的,保证大家乘兴而来……那个,兴奋而归。”梁庆兴冲冲地邀请大家。

宋凌霄对于梁庆的成语运用并不抱有多大希望。

大家都表示很想去,但是十八到二十日是工作日,他们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费劲能去。除非——

“逃学吧,”宋凌霄无所谓地说首,“十八日逃学,国子监的跟我走,我们翻墙出。”

尚大海和弥雪洇露出了憧憬之色,他们俩每天光看见宋凌霄高来高去,神龙见首不见尾,这一次,终于可以跟着宋凌霄一起逃学了,一个字:爽!

最后,尚大海的《司南辞典》,因为有黄三缄的刻板,而顺利通过了选题会。

连梁庆都说这个图样刻的不错,如果他手头不缺钱,会买来当摆设。

尚大海:……

当晚,宋凌霄回到家中,就把尚大海的《司南辞典》送进了书坊经营系统的制作流程里。

说实话,他也有点好奇《司南辞典》的最后能卖多少,反正投资也没多少,怎样都不会亏太厉害。

直到……他看见预估销售。

【温馨提示:由于本书不符合市场需求,预估销量为10册。】

宋凌霄捶胸,果然,和市场对着干是不行的!

《银鉴月》虽然是反套路之作,但它有非常扎实的现实洞察在里面,它不是为了反套路而反套路,所以群众基础还是蛮好的。

《司南辞典》则是完全的平地起楼,读者压根不知道这是什么,无法定位,价格又贼贵,买回家也不能装逼,就是一个让人很慌的东西。

即便如此,梁庆作为在选题大会上通过了《司南辞典》的人,他还是尽职尽责地去各大书铺宣传了一波《司南辞典》,结果二十二家书铺,只有两家同意进货试试。

“那就先进100本试试水。”梁庆面露难色地对宋凌霄说。

宋凌霄由于已经见识过了后台预估销量10本的惊人数字,所以对梁庆带回来的进货需求如此之少,并未感到惊讶,他按照梁庆的需求给对方供货。

果不其然,在后续一个月的销售中,《司南辞典》只卖掉了8本。

但是尚大海依然非常兴奋,在那短短的一个月里,尚大海带着自己的爹妈、亲戚、朋友、熟人、小时候结过仇的邻居家小孩通通逛了一趟书店,在“不经意”的情况下,指给他们看那本放在角落里的《司南辞典》,当他们一脸疑惑地拿起这本古怪的书时,尚大海再“不经意”地提出,可以帮他们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