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他什么都不懂,他还小(第6/6页)

“啪”,郑崇手中的茶杯盖撞击在茶杯口上,发出一声不祥的脆响,郑九畴顿时缩了缩脖子。

“你,”郑崇拿起茶杯盖,在空中晃了几下,食指向前伸出,虚点着郑九畴,“你就这点出息。”

之后便是尴尬的沉默。

宋凌霄知道郑九畴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就是与仕途无缘了。

什么是仕途,就是不断地往高处走,从地方到中央,从科员到部长,反正没有说放着上升的机会不去,非要去低位的,除非上升的路径本身包括去基层。

郑九畴的选择,是为了李釉娘放弃成为京官的机会,翰林院的上升通道是内阁,是政治权力的最高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在正经人看来,应该是非常愚蠢的。

不要说今年放弃了,还有三年后,六年后,只要郑九畴选择李釉娘,他就永远无法心无挂碍地进翰林院。

这一点,倒是和郑崇自己有点像。

郑崇望着眼前已经长得和大人一般模样的儿子,想到了亡妻。

不知宜兰看到这样的儿子,会不会埋怨他呢?

谁让他不按照宜兰临终前的叮嘱,再续个弦,给儿子一个看起来完整的家庭?他坚持着不让任何人顶替宜兰的位置,这种固执,是不是也影响了儿子的人生观呢。

想要找一个琴瑟和鸣的女子,哪怕不去名利的中心也无所谓。

这样的想法,并不是郑崇无凭无据的推测,而是他从《金樽雪》中读出来的。他通宵读完了《金樽雪》,时不时还拿出来复习,他把邸报上刊登出《金樽雪》的部分全都收集起来,粘成一本书,和凌霄书坊出版的《金樽雪》成书放在一起。

当然,这些,郑崇都不会跟任何人说,如今,他望着自己的儿子,想到了他读过的那些文字,从表面上真看不出郑九畴有那么多细腻的心思,表面上他就是个憨憨,和小时候没有两样。

唉……儿大不中留,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了,没有人能强迫他。

“你随便吧。”郑崇沉默了良久,说道。

郑九畴难以置信地抬起眼睛,看向他的老父亲。

……

这场谈话,最后是以郑九畴扑在崔主事怀里大哭为结束。

郑崇站在窗前,望着夏末的浓绿街道,在他身后,宋凌霄正战战兢兢地潜伏上来。

“郑、郑大人。”宋凌霄试图跟这位冷面严父搭讪。

“嗯,宋坊主,有什么事么?”郑崇回过头来。

宋凌霄稍微舒了口气,郑崇好像只是对自己儿子比较冷酷,对其他人态度还挺正常的,也没有端二品大员的架子。

他问道:“郑大人可知道……西北的战事现在进行得如何了?”

郑崇露出些意外之色,没想到宋凌霄一个书坊主竟然还关心这个。

“我有个朋友……他要去西北打鬼方,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就是想买些粮草支持他,郑大人是山西布政使,是否有向蓝将军的大营运送粮草的指标呢?能不能……再加一点。”宋凌霄有点羞于启齿,但是他确实只有这么多,“再加九万两银子能买到的粮草,我也不知道能买到多少,反正就是,我的一份心意……”

郑崇目露欣赏之色:“没想到宋坊主竟是如此慷慨解囊的义商。”

宋凌霄惊喜:“真的可以通过您买粮草吗?”

郑崇微微颔首:“山西毗邻川陕要道,距离粮草必经之地的散谷关约有一千五百里地,历来都是支援西北战事的粮仓。”

宋凌霄大喜,他真是找对人了!

给蓝家军送粮草的事儿就这么定下来,宋凌霄心下雀跃,又忍不住问郑崇:“那我能通过您给我朋友带封信吗?”

“可以,不过我下个月就要回山西。”郑崇顿了顿,说,“下个月十五之前,把信交给山西会馆,就说是给西北带信的,门子自会交给我。”

“成!”宋凌霄喜上眉梢,“多谢郑大人!”

郑崇摇了摇头:“举手之劳,若是能有更多义商支援前线,让郑某带封信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