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争论(第5/6页)

那是自豪感,自己国家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曾冠绝世界的繁荣、无数热血儿郎……

或许平城曾经落魄过,但现在它已经重新登上世界的舞台,正在邀请五湖四海的魔神人去做客。

《剑》所传达的精神与情绪,孔修明的确感受到了。

但他总觉得哪里有一点怪怪的,明明每一个元素都是华文化,可又觉得不像是华国电影。

结果就在孔修明继续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一旁的卡尔疯狂摇了摇孔修明的肩膀:

“哇!我没有想到你们华国人也喜欢这样的宣传片!这可实在太刺激了,就像在看大片一样!”

听到卡尔的话,孔修明所有的疑惑都得到了解答!

风格!

秦砚没有用华国宣传片的风格拍摄《剑》,更加倾向于西方的视觉偏好!

他仔细回想,发现在整个视频的色系、滤镜、采光,都不是华国宣传片比较常用的那种手段。

彩饱和度更高、剧情更加冲突、情节喧闹、服装道具华丽精致……这和华文化的主流审美明显是不一样的。

宣传片和电影比起来,更像是视觉审美的集中体现,所以在华国播出的宣传片,一定要迎合华国人的视觉审美。

孔修明也算是对于华国文化有一点点的了解,知道很多导演拍摄华文化宣传片,都会极力表现“中庸”、“天人”、“大道”、“上善若水”、“大同”等思想与氛围。

可是在《剑》,基本上没有使用黑白或者是留白的艺术手法进行表达。

而《剑》的视觉效果更加的激烈,全程都是激烈的对抗,包括背后的历史变迁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违和感。

如果说秦砚之前的作品更加考虑整个华国人的观众的感受,那么这一次的《剑》完全就是在讨好西方的观众。

难怪会有一些不伦不类的感觉。

孔修明不知道为什么秦砚会有这样的选择,这是在这明明是在宣传华国的奥运会啊,难道不应该体现更多古香古色的感觉吗?为什么会如此的激烈?

同时卡尔也发现了孔修明的反常,他知道孔修明很喜欢秦导。

平时他们两个一起了解这些话题,孔修明的表情都特别的自豪,但为什么今天自己说起秦导,孔修明的表情会如此的凝重呢?

孔修明突然开口询问道:

“这个视频已经发布了多久了?”

卡尔想了想说道:

“嗯,今天早上才发布的,在网上已经开始疯传了。而且我看到好多社交媒体,还有包括脸书上的朋友都在推荐秦导的《剑》,现在应该随处可见了吧。”

“我想查一查,大家对于这一次秦砚宣传片的评价。”

卡尔满脸的不以为然,他说:

“拍得这么好,还有什么好查的?肯定会特别受欢迎。”

孔修明没有解释,他第一时间打开的当然是自己在灯塔国经常所使用的脸书、油管等网站,才发布几个小时,评论已经上千条。

这已经是当下期待值最高的电影预告片、最精彩的视频才能拥有的数据。

果然如同卡尔所说,这些网站上面对于《剑》的评价,清一色都是赞美。

“哇,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激烈的华国武侠,这种打斗时代太刺激了。”

“我原本以为华国人都会奇怪的功夫,他们可以能飞檐走壁,他战斗也是那种轻飘飘的感觉。这一次看到硬碰硬的刀剑比拼,感觉真的很爽快。”

“我也没有想到,华国的女人居然这么强大吗!她们可以和男人对抗!而且华国的古代的时候,女人可以上战场吗?我对于华国和古代女性的了解,仅限于迪士尼拍摄过的动画片《花木兰》。”

“对!我相信秦砚肯定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不,秦砚肯定一个力量的追求者,这种暴力美学,秦砚实在太厉害了!”

当看到这些评论的时候,孔修明终于知道自己的担忧从何而来了。

因为《剑》实在太符合西方的审美了,看得出秦砚明显是在刻意的迎合西方观众。

不仅仅是拍摄方式、画面表现,甚至连“女性士兵”这些元素都有在迎合西方现代社会,从而与华国的真实历史产生冲突。

其实孔修明到灯塔国读书后,他越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审美差别。

从小接受不同美术的熏陶,公众对于电影的画面就有不一样的倾向。

最简单的例子,华人喜欢水墨画,而西方人喜欢油画。

前者注重线条、浓淡、深浅,而后者注重透视、光线、构图。

这明显就是不同的美学追求与标准。

秦砚这一次用西方喜欢的标准进行创作,甚至比《地球要塞》等作品更加偏向西方。

想到这些问题,孔修明越想越头疼。秦导这是要做什么?他就不怕被国人批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