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 第9节(第2/3页)
老三最欣赏的十四行诗人是英国女诗人勃郎宁夫人,这可能是受了他母亲的影响,因为他母亲最欣赏这位英国女诗人,差不多是当偶像来崇拜的,不光因为勃郎宁夫人的才气,也因为女诗人那动人的爱情故事。
勃郎宁夫人的闺名叫巴莱特,很小就展示出诗歌才华,据说十岁就开始为家人写生日颂词,十三岁开始正式创作,但不幸于十五岁时骑马摔伤脊椎,从此卧床不起,唯一的精神支柱便是文学。
巴莱特小姐早在13岁时,其父便出版了她的作品,20岁时又出版她的第二部诗集。后来她结识了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等,进入文人诗人圈,在当时的英国诗界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她描写童工苦难生活的短诗《孩子们的哭声》曾促使国会通过反奴役儿童议案。
爱神并没忘记囿于病床的巴莱特小姐,她的诗才吸引了一位小她六岁的英俊才子,也是一位诗人,虽没有巴莱特小姐名气大,但也相当不错,巴莱特小姐对他早有耳闻,也很欣赏。这位男诗人就是罗伯特-勃朗宁,他的第一封情书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飞到了巴莱特小姐手中:“……我喜欢你的诗篇——而我,也同时喜欢上了你……”
男诗人爱上了女诗人,女诗人欣赏男诗人,于是两人开始了书信来往,谈创作,谈人生,谈宗教,谈哲学,写信看信成了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女诗人在信中坦诚相告:“每天晚上八点钟,家家户户都在吃饭,这时,我总是悄然一人,四周静寂无声,在千里之外,我就听到你书信的脚步声了……”
男诗人一直恳求见女诗人一面,但女诗人担心年轻的男诗人爱的只是自己的诗,而不是她这个人,她不愿意让他看见她卧病在床的样子,宁愿两人的交往停留在笔端,保持住这份美好。
但男诗人一再请求见面,女诗人豁出去了:是啊,也许应该让他看见我的真实面目,这样才能令他望而却步。女诗人终于应允了男诗人的请求,他们交往五个月后一个风和日丽的暮春之日,年轻英俊的男诗人叩响了女诗人紧闭了二十多年的房门。
女诗人本以为这次见面会吓退男诗人的,哪知男诗人在会面后的第三天,便向女诗人提出了求婚,女诗人陷入了矛盾与痛苦之中:自己已经39岁了,又高位截瘫,连起码的生活都难以自理,而男诗人才33岁,风度翩翩,正值人生的黄金时代,怎么会爱上我?也许只是同情,但我不需要同情。也许他是真爱我的,但爱情怎能经得起日常生活的风吹雨打?
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思考,女诗人提起笔来,回绝了男诗人,并请他以后别再说这样“不知轻重的”话,否则,她只好连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斩断了。
男诗人看到拒绝信,慌了,生怕女诗人那刚刚开启的大门又对他关上。他恳求女诗人不要斩断他们之间的友谊,并谎称自己只是“一时的冲动,说了些过头话”,请求女诗人原谅,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于是两位诗人继续交往,这场风波过后,两人更加亲密,书信来往更加频繁,直到两个人终于生活在一起,他们的书信从来没有间断过。
从春天到夏天,男诗人不断地从自己的花园采撷最艳丽的玫瑰送给女诗人。女诗人的房间每天都布满了鲜花,飘溢着玫瑰的花香。这些花,带着男诗人的爱慕,为女诗人带去生机。渐渐地,女诗人一向关得紧紧的门窗打开了,她让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吹进自己的闺房,与此同时,她那扇封闭了39年的心灵之门也随之开启。
在爱情的滋润下,女诗人的健康飞速好转,萎缩多年的身体开始复苏。到了第二年年初,瘫痪了24年的女诗人,第一次自己走下了楼梯!爱情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
当男诗人第三次向女诗人求婚时,女诗人终于答应了,但她父亲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于是她从家里逃出来,跟男诗人举行了婚礼,双双私奔到意大利定居。
婚后的一天,女诗人将一卷厚厚的诗稿塞进丈夫的衣袋,要他看一遍,并说要是他不喜欢,就把它撕掉好了。勃郎宁先生还没有读到一半,便跳起身来激动地飞奔上楼,对妻子嚷道:“这是自莎士比亚以来最出色的十四行诗!”他托付朋友将这部诗集印刷发行,这就是著名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共44首,是女诗人写给丈夫的情诗,现已成为世界文库的瑰宝。
他们的婚姻幸福地持续了十五年。十五年后的一个晚上,两位诗人正在商量消夏的计划,忽然,女诗人感到一阵疲倦,就像往常一样依偎在男诗人的胸前睡去了。谁知,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她婴儿般地躺在丈夫的怀抱里安然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