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3页)
拜祭过列祖列宗,朝朝在祖父祖母面前跪了下来,眼泪潸然而下。
花羡别过脸,掩饰住眼中的泪意,俞太夫人却是一把搂住她,泪如雨下。她娇养了十八年的娇娇孙女,就要嫁人了。从此后,深宫阻隔,相见艰难。
罗氏在一旁劝道:“祖母,妹妹,快别伤心了,妹妹的妆都花了。”
笼烟和浣纱一左一右将朝朝扶起,问雪和吹墨为朝朝整理好裙裾,一行人去了花府正堂。喜娘已经在等着,忙上前为朝朝补妆。
外面锣鼓震天,热闹非凡,几个翰林唱起了催妆诗。不一会儿,女官走进来道:“吉时到了。”
朝朝含泪,拜别祖父祖母,将九龙四凤花钗冠上红色面纱放下。花知辰过来背起她,一直送上了镶金饰宝,红帷宝盖的皇后凤辇。鞭炮炸响,一路锣鼓喧天,正副使在前引道,殿前卫前呼后拥,簇拥着凤辇向皇宫正门宣德门驶去。
宣德门新刷了朱漆,巨大的红色宫门上,一枚枚金钉闪闪发光,宫门后,香花纷坠,锦毡铺地,长长的宫道向前延伸。
凤辇一直驶到太极殿高台下。
天高云朗,丽日普照,赵韧戴通天冠,着绛纱袍,配白玉玄组绶,剑眉英目,雄姿卓态,立于太极殿高台上。百官着大朝服,侍立台下。见凤辇驶到,他拾阶而下,行至凤辇前,向朝朝伸出手来。
女官小声提示:“陛下,这于礼不合。”
赵韧轻嗤:“天下之礼,朕说合适便是合适。”
女官噤声,不敢再多言。
这个家伙,还是这样,道貌岸然的外表下行乱来之实!朝朝心中不知该笑该恼,原本忐忑的心却莫名安定下来。
他愿以民间之礼迎她,也是向所有反对他们的臣子表明他的态度。
她起身,柔顺地伸手将自己的手交到他手中。他立刻握紧,指腹摩挲过她掌心,随即发力,众目睽睽下,将她抱下了凤辇。
朝朝差点失声惊呼,藏于面纱后的秋水烟眸又惊又怒地瞪向他。他看不清她的模样,却仿佛知道她的恼怒,压低声音道:“朕回头向你赔罪。”
红色的面纱将眼前一切都笼上一层朦胧喜庆的红色,他深邃眉目间淡淡的笑意令她微微失神。来不及品他的用意,他已小心将她放下。
谈德升小跑着送上备好的扎了红花的红绸,他牵着一头,将另一头交到她手中。
亦是民间之礼。
朝朝开始同情制定典礼流程的官员:已经可以预料到,有了这样一位喜欢别出心裁的陛下,在即将举办的大礼仪典上,可能会有无数个意外。
不过,她很喜欢。仿佛这样可以告诉自己,这不仅是冷冰冰的皇家典礼,也是一场再寻常不过的婚嫁。
手中的红绸动了动,他眉眼柔软,牵着她,一步步上了高台,进入了巍峨高旷的太极殿正殿。
身后,百官陪侍两边,鱼贯进入大殿。
谈德升上前收了红绸。赵韧接过女官手中的金秤杆,挑开了朝朝的面纱。
面纱下,芙蓉娇靥吹弹得破,娇艳如三月枝头最明媚的鲜花,细而弯的柳眉下,秋水烟眸盈盈含波,顾盼生辉,便是最巧手的画师也难以描画一二。
绝世姿容,世间无二。
一时间,众皆屏息。
赵韧一瞬不瞬地望着朝朝,久久不动。谈德升小声提示道:“陛下,典礼该开始了。”
赵韧回过神来,示意开始。
今日,是他们的婚礼,也是皇后的册封大典。
女官上前指引朝朝,面北而立。礼部尚书秦臻宣读册封诏书,朝朝下拜,裙裾铺展,如盛放牡丹,行三肃三跪三拜礼,接过诏书。
女官引领她向赵韧谢恩。
赵韧亲手扶起她,眉眼间俱是笑意,又仿佛带了丝伤感:“朝朝,你终于成了我的妻子了。”
朝朝怔了怔,忍不住望向他:他自称的是“我”,称她为“妻子”。
旁边有人清咳了声,枢密使范伯远的声音响起:“陛下,该授金印宝绶了。”
赵韧松了朝朝的手,向范伯远伸出手来:“朕来吧。”
范伯远一愣,刚想说“于礼不和”,钟晏轻咳了一声。
范伯远蓦地想起先前在凤辇前,赵韧说“天下之礼,朕说合适便是合适”那一幕,犹豫片刻,躬身将金印宝绶呈给了赵韧。
司礼内侍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授金印宝绶。”
显阳殿内侍殿头陆丘跪下,双手过顶,接过赵韧手中的金印宝绶,转交给女官。女官行到朝朝面前,跪下呈上金印,将宝绶给她佩戴好。
朝朝再行跪拜礼。
册封之礼毕,女官请帝后升座,群臣跪拜,向帝后朝贺。山呼声中,朝朝只觉手儿一重,已被他借着袍袖的遮掩按住。
下面这么多人呢,他整什么幺蛾子?
朝朝不动声色地将手一抽,端庄地交握放于身前。赵韧低低笑出了声。